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 张其志内容原文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1页)

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1页)

第二节问卷调查法

一、问卷调查法的含义与优缺点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以书面形式给出一系列与所要研究的目的有关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做出回答,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

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初由英国的高尔顿创立。[1]高尔顿受其表兄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决心研究人类的遗传变异问题,遂于1882年在英国伦敦设立人类学测验实验室。研究需要收集反映人类学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大量数据,但高尔顿觉得访问调查相当费时费钱,于是就把需要调查的问题都印成卷面寄发出去,没有想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因此,这种方法就流传到世界各个国家,现在成为教育调查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教育调查中被广泛使用。美国一位学者曾分析过581篇教育研究论文或报告,发现其中有143篇(几乎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全部或局部地采用了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2]这表明问卷调查在教育研究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①高效。简便易行、经济节省是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问卷调查无须调查人员一定要逐人或逐户地收集资料,调查可采用团体方式进行,也可通过邮寄发出问卷,有的还直接在报刊上登出问卷,这对调查双方来说都省时省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同时调查很多人。问卷资料适于计算机处理,也节省了分析的时间与费用。②客观。问卷调查一般不要求调查对象在问卷上署名,这样有利于调查对象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特别是当问卷内容中涉及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或个人隐私问题时,在非匿名状态下,调查对象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③统一。问卷调查对所有的被调查者都以同一种问卷的提问、回答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询问,这样有利于对某种社会同质性被调查者的平均趋势与一般情况比较分析,又可以对某种社会异质性的被调查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④广泛。问卷不受人数限制,调查的人数可以较多,因而问卷调查涉及的范围较广。

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灵活性不强。问卷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由问卷设计者预先划定了有限的范围,弹性差,不灵活,这就难以适应每个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人在回答某些结构性很强的问题时,虽然明知问题不符合自己的情况,但也只能在其中选择较为合适的一个答案,无法充分反映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可能遗漏一些更为深层、细致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靠简单的填答难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丰富材料。灵活性不强还表现在问卷调查法只适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否则就会因被调查者不能理解指导语或未弄懂问题和答案的意思而影响问卷结果的真实性,甚至可能出现代填或乱填的现象。另外,问卷对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在设计上出现了问题,调查一旦进行便无法补救。②指导性较低。问卷调查时一般研究者都不在场,不能有效地指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难以全面了解其填写时的真实情况,回答过程中对问卷的不理解之处也无法询问,从而影响到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卷发放后由调查对象自由作答,调查者为了避免引起调查对象的顾虑,不当场检查被调查者的填答方式是否正确或是否有遗漏,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被调查者漏答、错答或回避回答一些问题的现象,这些也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③真实性难以检验。问卷所得到的回答的真实性难以检验,收集到的事实或意见真假难以分辨或核实。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回答的真实性程度。问卷回答是调查对象说的,不一定是实际做的或真实存在的东西。④所提问题难以客观化。任何形式的提问和答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该答什么,不该答什么。

问卷调查法有上述的优势和局限性,所以,它有自身所适用的范围。由于问卷调查法使用的是书面问卷,问卷的回答有赖于调查对象的阅读理解水平,它要求被调查者首先要能看懂调查问卷,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懂得填答问卷的方法。因此,它只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调查对象。一般而言,从被调查的内容看,问卷调查法适用于对现时问题的调查;从被调查的样本看,适用于较大样本的调查;从调查的过程看,适用于较短时期的调查;从被调查对象所在的地域看,在城市比在农村适用,在大城市比在小城市适用;从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看,适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对象。

二、调查问卷的类型

根据不同标准,可将调查问卷分为不同的类型,研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问卷。

(一)按问卷中问题的结构程度划分

1。非结构式问卷

非结构式问卷属于开放式问卷,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问卷。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一般被访问的人数较少,不用将资料量化,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对于被调查的人来说,可以与其他被调查的人回答相同,也可以完全不相同,回答格式自由。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但可以了解较深层次的问题,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做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结构式问卷

通常也称为封闭式或闭口式问卷。这种问卷的答案是研究者在问卷上早已确定的,由答卷者认真选择一个答案画上圈或打上钩就可以了。结构式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也较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式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量表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①选择式:将问题的几种可能答案统统列出,让答卷者选择一个或几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②排列式:答卷者对问题的多种答案,依其喜欢、满意程度排序;③量表式:问题的答案是用1—5、1—7或1—其他数字表示,填答者将反应显示在一个评价量尺上,让填卷人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表述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答卷人在选择答案时,可选一个数字,整理时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也可以是两个数字,并标出哪个数字更侧重些,用模糊统计方法处理结果。

结构式问卷的优点是,由于问题具体、回答简单,被调查者不需要花过多时间来完成,所以问卷的回收率和信度都比较高;而且由于回答是统一的格式,收集的数据资料容易统计分析,容易对不同的人进行比较。但是,由于事先限定了答案,使被调查者有时不能真实、完整、深入地回答问题,难以表达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只能勉强地在问卷中选择并不完全适合自己的答案,或随便回答。

3。半结构式问卷

这种问卷介乎于结构式和开放式两者之间,问题的答案既有固定的、标准的,也有让问卷填答者自由发挥的题目,这类问卷在实际调查中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这样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但为了分析方便,在无结构的问题后面,不必留过多的空白,以使被调查回答时能突出重点,把握核心。

(二)按调查方式划分

1。自填问卷

自填问卷是由被访者自己填答的问卷。自填式问卷由于发送的方式不同而又分为发送问卷和邮寄问卷两类。

发送问卷是由调查员直接将问卷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并由调查员直接回收的调查形式。发送问卷适合于集体的、有组织的研究对象,因而能保证较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但是,由于回答时人员相对集中,相互询问、相互讨论是在所难免的,从而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发送问卷的回收率要求在67%以上(即回收率要高于样本总量的23)。[3]

邮寄问卷是由调查者直接邮寄给调查对象,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后,再邮寄回调查者的调查形式。邮寄问卷的优点主要在于,它可以做大范围的研究,样本较大,并且回答时不容易受他人影响,能从容地回答,从而提高结果的可靠程度。不过,由于回答过程难以控制,研究难以判断回复者回答的真实性和影响回答的因素,如他人的影响、有无代填和抄袭等情况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的效度。其明显的缺点在于回收率一般较低。研究经验表明,问卷越短,回收率越高,附有回寄邮票的问卷回收率一般也较高。而且由于回收率低,会导致样本出现偏差,影响样本对总体的推断。一般来讲,邮寄问卷的回收率在50%左右就可以了。

2。访问问卷

访问问卷是调查者按照统一设计的问卷向研究对象当面提出问题,然后将研究对象的口头回答填在问卷中。使用访问问卷时,调查者可以控制整个调查过程,灵活地使用有关方法,特别是采用无结构问卷时,调查以观察和了解被调查者的态度,有利于对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这种问卷的回收率是最高的,可达100%,一般要求在90%以上,这种问卷的有效率也较高。但是,由于访问问卷是一对一的,显得费时费力,只适合于小样本研究,而且,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特点和问题的性质也会影响研究结果。

三、问卷调查法的实施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选择调查对象

1。从目的出发

调查目的是问卷调查的出发点和中心,因为它决定着调查的一切方面,如调查对象的选择、调查范围的确定、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结果的分析,它们无不与调查的目的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问卷调查开始阶段,首先应该明确调查目的。

2。估计可能的阻碍因素

阻碍被调查者合作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心理上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所形成的障碍。比如,篇幅太长、题目太多、难度太大,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有些题目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内容,被调查者就会产生种种顾虑,还有被调查者对调查的目的、意义不清楚时,也会对问卷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二是客观上的障碍,也就是被调查者自身能力和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障碍。比如,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答题的能力高低都会影响答题的质量。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尽可能地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3。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是用调查目的作为中心做总体构思。二是从调查内容出发,考虑要向被调查者调查的问卷难易度、熟悉度和兴趣度,应该设法降低难度、增加熟悉度和兴趣度,指导语应当详尽和周密,措辞应当慎重。三是注意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也就是考虑被调查者的情况。考虑被调查者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四是设计问卷时还应该考虑到资料处理分析方法和问卷的使用方法等因素。因为不同的资料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被调查者的选取通常用抽样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很多,可以是随机抽样,也可以是分层抽样,具体采用何种方法视某项问卷研究的具体情况而定。

样本数量多少为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可根据总体性质、抽样的方法、研究经费、研究的类型与范围、统计分析的精确程度、研究成本如时间、精力、财力等加以确定。在大多数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与其代表性之间涉及多种可能。随着抽样调查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根据经验,在教育研究的调查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100人;相关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30人;实验研究中,样本数量最好不要少于30人。美国的民意测验,样本数一般在1600~2000人,最多不超过3000人,最重要的全美国调查则在15~20万人。经验确定样本数的范围。当然以上给出的数字仅仅供参考,在研究中具体数为多少,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在实际研究中,理论样本可能因多种原因没有变成实际样本,如无回答的情况等。所以,在确定样本时,需要估算这些例外。由于问卷法的研究难以进行完全的控制,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因此,选取被调查者时,选取的被调查者应当多于所需的研究对象。确定选取的被调查者数量通常按下列公式来计算:

例如,假定所需研究对象为500人,问卷的回收率是50%,有效率是80%,那么选取的被调查者数量应是:

由此可见,选取的被调查者的数量既不能正好等于研究对象,也不能随意地多选取。回收率、有效率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确定问卷的内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