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是一门什么非常强的学科 > 第十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1页)

第十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1页)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文字资料是指有关教育现象或事实的观察和访谈记录、教师教案及教育日志、教研工作笔记等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态度、意见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1]文字资料因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不能数量化,因此一般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一、文字资料的积累

(一)积累资料要全面

1。资料积累应做到“质”不分“正”“反”

对于相同观点和不同观点的理论、方法、数据等都应予以关注并进行积累。充分占有同一内容的不同观点、理论等资料,可以更好地保证全面、客观地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

2。资料积累要做到“类”不分“点”“面”

“点”是指事物的微观状态,“面”则是指事物的宏观层次。不分“点”“面”就是要求对特定事物的具体情况和概括性的资料都要同时注意收集加以积累,从而有助于资料积累的系统性,进而全面了解和研究事物。

3。资料的收集要做到“时”不分“古”“今”

收集资料要注意积累它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应关注它的历史状况以及未曾掌握的其他情况,从时间顺序上将有关资料内容的发生、发展、变化情况全面进行积累。

4。资料积累要做到“地”不分“中”“外”

要注意收集本国情况的资料,同时也应注意收集有关国外的资料,从而使有关资料在地域范围上达到全面性的要求。

5。资料积累应做到“书”不分类型

这里说的“书”是泛指一切文字资料,对某一专题内容注意从不同类型的有关文献中去进行收集,避免遗漏。

(二)积累资料要准确

1。要注意资料内容的准确性

应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它反映的内容保持了“原汁原味”;对摘录的具体内容要注意其准确性,特别是定义、数据、公式、符号等,一字之差,往往谬之千里;对于个别的、一时难以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照录原文;还要注意文献线索及其出处记录的准确性,以便为编写参考文献目录以及进一步查阅一次文献提供准确的资料。

2。资料积累要注意随记随议

进行资料积累并非是简单的抄写工作,人们在资料摘录过程中常常掺杂着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决定内容的取舍及判断其可能的使用价值等。应注意随时将发现的资料及时收集起来,同时也要注意发挥自己的联想,特别是第一次接触到新知识、新数据或新情况时,然后把这瞬间的想法也记录下来并加以标识。这些瞬间产生的心理上的感知、记忆、联想或理解等再认识的观点,常常是日后研究工作的启发与先导。

(三)积累资料要井然有序

1。资料积累要注意规格的统一

无论采用卡片式、活页式、笔记本式中的哪种方式,积累资料首先应注意载体规格的统一,卡片尺寸统一才便于组织排列和整理;资料记录格式应统一规范,如用以排检的类目名称、主题词和文献标题、文献线索以及摘录的正文等,其排列顺序或记录位置均应固定、统一,力求易于识别。

2。资料的积累要注意系统的排列方法

当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内容必然繁杂,数量也势必增多,若无条理则容易散乱而影响使用。通常可以根据现成的或自编的分类法或主题词表,依据资料的内容性质给予其一定的类目名称或主题词,然后按照分类排检法或音序、笔画顺序将资料组织排列成有一定逻辑次序的序列,以便于查检使用。

二、文字资料的整理

文字资料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整理,以便使散乱无序的资料系统化、条理化,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具体、简明扼要。其程序及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审查补充

文字资料整理的第一项工作是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逐一审查和分析,目的在于“去伪存真”。

1。资料的有效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