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是一门什么非常强的学科 > 第三节 观察研究法的实施策略(第3页)

第三节 观察研究法的实施策略(第3页)

三是要见机行事,根据观察对象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观察计划。同时又要及时、敏锐地捕捉观察对象的各种细微变化,从中找出联系,以使观察结果更丰富,或从中引出新的研究课题。

(二)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要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除了选择好课题、制订周密的计划等之外,很重要的一条还取决于研究者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因此,必须注意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一是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即要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精于观察,思想集中,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在科研中长期、系统、多方面地观察一个或一类对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观察多种多样的对象都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要注意学会各种观察方法,掌握不同类型观察方法的顺序、步骤,随手做记录,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就会形成具有高度准确性的观察能力。

二是掌握必备知识,不断积累观察经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具有多方面知识,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富有观察经验的“内行”能从一个现象中看出“门道”,而一个“外行”却只能看看“热闹”;“识广”必须以“多见”为前提,但“多见”未必一定“识广”,关键是不断总结和自觉地积累观察经验。

(三)注意科研精神的培养

1。勇于献身,不畏劳苦

科学的观察需要具有忘我献身、刻苦耐劳的精神,必须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出发,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甘心情愿地把整个身心都献给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2。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科学观察不是一次或一时就能获得成果的,观察遭到失败,或者出现谬误,或者一无所获,是常有的事。为此,只有坚持不懈、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穷追到底、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成就。

3。大胆质疑,实事求是

创造性的科学观察,发端于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观察就是为释“疑”提供事实的。然而大胆质疑绝非胡乱猜疑,而是要尊重事实,正确反映事实,从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4。虚怀若谷,精细入微

科学观察的大敌是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粗枝大叶、漫不经心。随着时代的推移,教育科学研究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更要求在观察中处处留心、全神贯注,才能明察秋毫,打开教育科研的门径。巴甫洛夫以“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还告诫青年,不学会观察,就永远也当不了科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许多著作,大部分资料是靠自己观察获得的。达尔文也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

精确、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科学观察相适应的优良品质素养,不是生出来就有的,天才来自勤奋,才干来自实干。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观察水平,获得有价值的观察成果。

【思考与实践】

1。试述教育观察的原则,并说明在观察中遵循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2。教育观察研究法有什么特点、优点和局限?

3。以时间取样法,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情况。

4。观察法研究设计练习: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为了研究学生关心集体的观念,一早就来到教室,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横着放了一把笤帚。然后坐在教室后面对每个进入教室的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他们看到这把笤帚以后的表情、言语、动作等,并及时记录下来。①根据上述内容,设计观察记录表;②请学生现场进行角色扮演;③分组评议现场所观察到的现象。

5。自定一个题目,设计一份观察表。

6。查阅10篇使用观察法的研究报告,仔细思考其研究的程序和具体方法。

[1]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2。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7。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115。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07。

[5]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6]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5。

[7]王丽娇,袁爱玲。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载《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7)。

[8]王丽娇,袁爱玲。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载《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7)。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