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名词解释 > 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第4页)

第三节 访谈调查法(第4页)

总之,访谈者只要注重积累社会知识和工作经验,熟练运用访谈技巧,耐心、热情、礼貌地对待被访者,就一定能灵活处理访谈中的各种问题,出色地完成访谈的任务。

(三)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访谈的结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还需更为艰辛的努力。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要求研究者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文本互动,同时需要细致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也离不开直觉与灵感的突现。访谈结束后,要对记录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看看是否获得了研究所需的信息,是否需要重新访谈。因为在访谈过程中原以为搞清楚的问题,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问题的回答还不清楚,有些问题被遗漏了。这时访谈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决定答案。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对于关键性问题,需要重访。采用不同的访谈方式可得到不同性质的资料,结构性访谈通常可以获得数据资料,可用统计方法处理;非结构性访谈获得的是描述性资料,对这类资料的处理,要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准确分类。根据研究的目的对加工处理过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之后,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结构性访谈的结果容易整理,也容易量化分析。非结构性访谈的结果因为是描述性的,内容也较分散,量化分析比较困难,所以相对较难整理分析。大部分情况下,为深入分析研究结果,需要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因此,首先要用编码系统来量化访谈结果。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熟悉文本。在开始编码以前,需要仔细阅读原始资料,熟悉文本内容。资料分析需要在文本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反复循环论证,熟悉文本可以对文本有全面的了解和整体把握,从而有助于准确理解局部片段。

其次,确定思考单位。思考单位可以是词、短语、句子、段落、文本等,是编码时的最小单位。思考单位应根据研究的需要来确定,但首次编码时一般要求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越详细越好,然后随着分析的深入逐步扩大分析范围。

再次,编码。可以将码号写在相应片段的页边空白处。有时还需对所设立的码号进行命名,并将码号与其所代表的意义整理成编码表,以便查找。

最后,是资料的归类过程,即对编码后的资料采用“剪刀+糨糊”的方式将相同码号的片段剪贴在一起,或者放入相应的档案袋中,建立档案袋系统,以便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档案袋系统也应编上号,以便查找。编码表和档案袋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编码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码号进行命名时特别强调使用“本土概念”,尤其在第一轮开放式编码时。“本土概念”就是要求研究者尽量使用被访者自己的语言以保持资料的原汁原味,从而更加真切地表现他们的思想。[8]例如,我们访谈的一位专家在谈及“创造力”时特别强调“举一反三”能力。初看起来这似乎与“发散思维能力”相类似,但实际上,他所说的“举一反三”是与“举一反一”“举零反一千”相联系的概念,是针对中国学生而言的。一方面,他反对“举一反一”,反对中国学生死记硬背、依样画葫芦,提倡创新、挑战传统;另一方面,他也反对“举零反一千”,反对现代年轻人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盲目挑战。他认为“举一反三”一定要有个“一”,即现成的知识基础。因此,他的“举一反三”的内涵远比“发散思维”丰富,于是我们在命名时就用了“举一反三”这一“本土概念”。

2。访谈结果的分析

分析过程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直觉和灵感,因而常常难以表述。但在实际过程中,仍有一些具体的分析手段可以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写备忘录。“备忘录”是一种记录同时也是思考,它是记录研究者自己的发现、想法和初步结论的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写作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思考。[9]例如,对于前面提到的“举一反三”概念,由于我们往往忽视其中的含义,与“发散思维”相混淆,因此,笔者将自己对该“本土概念”的理解写成备忘录,附在总结报告的最后,以便课题组其他成员参阅。

总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围绕某些主题进行,也可以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可以就一篇资料的内容进行汇总,也可以就分散在数篇资料中、但在内容上有相似性的资料进行汇编。

这些总结方式也可以结合使用,而且还可以结合备忘录等其他手段。总结报告可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专家总结,即针对各位专家的访谈资料进行总结,由每一位访谈者各自完成,并由课题组组长进行检查。这些总结一般按照访谈提纲的主题进行,有时还与备忘录结合在一起:针对专家的观点做适当评论,批注在旁边,或在总结报告的最后分析本次访谈的得失,提出下一步访谈的建议;第二部分为整合总结,即将所有的分专家总结报告整合起来,这主要由课题组组长完成,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修正。

(3)画图表。图表是对线性文字资料进行的一种立体浓缩,可以通过三维直观的方式比较集中地、生动地展现资料中蕴含的各种意义关系。[10]通常使用的图表有矩阵图、曲线图、等级分类图、报表、网络图、认知图、模型、本地人分类图、决策模式、因果关系图等。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适当的图表,从而使分析结果更简洁、直观。

(4)与外界交流。当研究者的分析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与善解人意、善于倾听的朋友交谈,往往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和启迪。此外,研究者还可以阅读有关的研究文献,从中了解本领域内前人的分析方法,借鉴其研究的经验与教训。

对原始资料的处理通常从资料的组织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分析,通过联结产生意义。这样的程序能使我们在接触文本时保持阅读的开放性,防止因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无法准确理解原始资料的意义。但是,访谈字稿的整理、资料的组织、联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研究者常常陷入这样的矛盾:既希望高效地处理原始资料,及早获得研究结论,提出下一步访谈的建议,又希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获得一个比较严谨的结论。在质量与效率之间研究者常常难以权衡。恰当地使用“回溯觉察之重组”可以帮助研究者找到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尽管这不是主要的分析方法。简单地说,“回溯觉察之重组”就是研究者已经对资料有了自己的理解后,采取回溯的方式,回想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些结论的,自己有哪些资料可以支撑这些结论。[11]

1。试述教育调查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2。理解说明应如何遵循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3。访问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4。问卷法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5。试谈访谈法的含义、特点和个别访谈的技巧。

6。按个别访谈的步骤和技巧,选择1~2人进行访谈,总结访谈的经验与教训(内容自定)。

7。根据问卷调查的程序,设计一份教育调查问卷(内容自定)。

[1]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71。

[2]施铁如。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2。

[3]风笑天。高回收率更好吗?——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载《社会学研究》,2007(3):121~135。

[4]袁方。社会调查的原理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08。

[5]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7。

[6]邹宇春。网络访谈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116~121。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73。

[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84。

[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4。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6。

[1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