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名词解释 > 第一节 教育观察研究法概述(第3页)

第一节 教育观察研究法概述(第3页)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科学性,还需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是安排观察预备期。预备期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约半天时间或两次,每次1~2个小时。

二是不干预活动。正式观察时,观察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对象直接交流意见或参与活动。

三是讲究记录方法。采用多种方法,保证观察记录的具体、详细和系统。记录中应保证文字用语的客观性,不加主观解释倾向,或将客观描述与主观解释分别标出。

四是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现象时,须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即让观察结果达到较高程度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五是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具体次数或时间根据观察实际需要而定。

六是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误差。

五、教育观察研究法的评价

教育观察法具有许多优点:简便易行,可以随时随地采用,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不妨碍观察对象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后果,观察者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素养。所有这一切,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新教师乐于利用教育观察法开展研究。但是观察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教育观察研究法的主要优点

一是在教育现象发生的当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能够收集到现场资料,也能注意到现场的气氛和情景,有利于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

二是所获资料的可靠性较高。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比较客观、真实,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能全面地了解对象的实际情况,获得较可靠的资料。

三是观察研究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教育现象的本来面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见和期待效应。

(二)教育观察研究法的局限

一是无法推断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观察只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或偶然联系,无法真正揭示事物之间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通过观察,得到的只是现象和结果,即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判断“为什么”之类的因果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4]例如,金斯伯格和米勒在自然情景中观察了500名11岁以下的儿童,记录了他们在动物园里喂养动物、抚摸动物、骑大象等行为(记录活动次数),发现小男孩比小女孩更勇敢,然而观察法无法揭示出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是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观察者知识、经验、情感等方面的背景不同,他们的观察记录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所获材料的解释,也往往容易受观察水平的局限而带上主观色彩。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这是需要认真加以预防与克服的。

三是易受观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被动,无法观测到想要的全面的情况,不利于全面解释对象的行为。观察得到的可能只是表面和感性的材料,使得观察结果带有片面性和偶然性。例如:《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感到愧疚,抱歉地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我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也还不足以完全依靠。弟子们要记住,认识、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四是观察结果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显,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为此,在运用观察法时,除了尽力提高观察法的功能,如灵活移动观察位置、转换观察背景、延长观察时间以及增加观察次数等,以改善观察结果;另外,还要结合统计方法,对多次观察数据进行科学处理。

(三)教育观察研究法的运用

教育观察法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发挥其作用。教育观察法适用的领域大致范围如下。

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消费状况,学生的课外时间、空间的安排、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对不同活动的选择倾向等。

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教师德育工作,教师作为班主任的教育活动等。

三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涉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民主、严格、专横等),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亲近、疏远、钦佩、敬畏等),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等。

四是学生或教师的群体氛围。包括凝聚力、离散倾向、人际关系等。

五是学校管理。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办学特色、改革举措等。

六是其他教育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教材、教学手段、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

在具体应用中,教育观察法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研究方法一起协同作用;教育观察法的成果也往往不是单独发挥某项作用,而可以是综合发挥出多种功能。如“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观察法可以验证实验成果,但必须与实验法一起协同作用。观察的结果也不仅仅验证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一实验假设,还可以检验把适度的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在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的功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