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管理学第一版 > 第四节 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第2页)

第四节 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第2页)

这种方法一般仅依据人口增长趋势、年龄的分布及长期的国家教育政策,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入学需求做一综合的推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育发展计划。从实践上看,这只能为教育计划制订提供社会需要的教育类型及其人数,因此,这种方法较多应用于较低层次的教育发展计划上,如小学、初中的教育普及发展方面。其原因是:①教育的个人需求不仅受个人及家庭价值观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较确切地分析这种需求是比较困难的。②教育社会需求的实现,是需要资源给以保证的,撇开这个问题来规划教育的发展目标,在实践上是缺乏保障或者说可能性是低的。

2。人力需求预测法

人力需求预测法是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培养与提供为目标值,来规划教育发展的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及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教育具有承担这一培养任务的功能。

此种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OECD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CO)的支持下引入各国,并把它作为经济成长型教育计划的最一般的技术而加以使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预测未来某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

(2)设定各经济部门的产值。

(3)实现以上预测所需劳动力数量及劳动力职业构成的预测。

(4)教育供应预测,即把不同水平的劳动力需求作为目标值,以此来确定教育系统培养人员的规模。

(5)对教育系统的培养能力和需求水平进行综合平衡,从而决定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这种方法的出现,适应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的战后经济恢复及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科技人才之不足的需要,所以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较流行的教育计划技术。但它也有其本质上的弱点,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那样:①无视生产技术的变化及替代可能性的存在。②人才培养及供给被限定在制度化的正规教育系统内。③无视现存人才的再利用。④对于人才培养及必要的资源和手段配合的变化及可替代性考虑不够。⑤对人才培养的成本不够重视。⑥忽视职业与学历的关系。所以说人力需要预测法作为教育计划的一种技术,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3。教育的投资收益分析法

教育的投资收益分析法是从单纯经济观点来考虑教育的发展。其理论基础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这种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及在对社会需求法的批判中产生的。作为教育计划技术的基础,可以把这种方法看成是教育经济学的正统嫡子。其基本观点是把教育经费视为一种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的资本投资,同样可以带来利润。具体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技术的人们,可以预计得到更多的个人所得及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教育具有一种投资的性质。教育经费是一种投资,教育所需的费用及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之比,即为教育投资收益率。如果以教育投资收益率为指标,把教育投资与其他社会部门的投资进行比较,就可以获得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值,从而获得教育发展的情况。另外,在规划教育时还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教育系统内各层次各种形式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通过比较来确定教育系统内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优先顺序、规模、速度及教育系统内教育经费的分配构成。

这种方法的根本长处在于可以估计各种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并把它作为分配教育经费的参照,规划教育整体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教育计划编制实践中的例子几乎没有,或者说这种方法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其明显的弱点,主要为:①教育并不是一种纯经济活动,社会与个人从教育中不仅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还有社会、文化、道德等非经济上的收益,这些收益虽然难以量化,但从整体上讲其分量并不比经济收益少。②作为计算基础的教育费用及收益的内容是比较模糊的。③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外的收益的把握与计算是比较难的。因此,这种方法要成为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计划方法,必须不断解决上述问题。

4。教育类型法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法的关键是比较指标的设定。教育类型法的指标构成,一方面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是教育整体及各个具体层次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教育类型具体可分为国际比较法和国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是将发展阶段接近的国家分为若干组,然后分析本国属于哪一组,进而分析各国教育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自身发展方面的状态与问题,找出本国是否存在着其他国家存在的问题,以明了本国教育发展上的困难及发展趋势。国内比较法是依据城市和农村加以划分的,找出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各存在什么问题。

通过教育类型比较,为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即教育现状的诊断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思考题:

1。说明现代教育计划的含义及特征。

2。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关系及异同是什么。

3。分析说明教育计划在教育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4。如何编制教育计划?

5。编制教育计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日]清水羲弘、天城勋。教育计划。行政出版社,1968。1

[2]列宁。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列宁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6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