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管理学第三版 > 第三节 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第3页)

第三节 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第3页)

第三,发放征询意见书,专家独立填写完成。

第四,统计处理专家意见,将模糊评价转换成等级分,计算平均数。这里要将各模糊评价等级赋值,如很重要为95分、重要为80分、一般为65分、不重要为50分。现假定对上述指标体系请15个专家评定,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各指标实得总分

指标1实得总分=(95×7+80×5+65×2+50×1)÷15=83

指标2实得总分=(95×10+80×5)÷15=90

指标3实得总分=(95×4+80×4+65×5+50×2)÷15=75

然后对以上各分值作归一化处理,即将各指标的得分做总值为1的权数处理

指标1权数=83÷(83+90+75)=0。34。

指标2权数=90÷(83+90+75)=0。36

指标3权数=75÷(83+90+75)=0。30

2。选择恰当手段获得信息

在教育评价中,一般常用的获得评价信息的手段有考试(标准化考试、论文式考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动观察法、问题情景法、个案研究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要严格遵循科学程序进行。

3。质量信息的分析

在对各项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进行考核或调查而获得必要的信息之后,就要对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评价,寻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结论,作为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

学校质量分析大致可以分为前后相联系的两种类型: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前者是对质量现有状态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带有描述的性质;后者是对影响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带有推断的性质。

(1)状态分析

状态分析又可分为特征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三种亚型。

特征分析是对学生质量或工作质量的某些项目特征指标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使人对质量在哪些方面或哪些具体指标上还存在什么不足可一目了然,因而它是指导教职工改进工作和指导学生改进学习的必要手段。比如分析体育教学中的学生身体练习质量,就可以从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缓冲性和经济性四种特征指标去进行分析。特征分析的量标多带有一定模糊性,一般采用优、良、较好、一般、差五级标准进行计量。在上述体育质量分析中,如果计量结果大致呈正态分布,达到“一般”以上四级水平的人数占80%以上,这说明身体锻炼的质量基本还是符合要求的。

比较分析是以现在的质量状况相对于某一质量水平所进行的比较。其目的是要判断被比较者质量状况的相对水平,或判断出被比较者的质量发展趋势。以学科成绩为例,可以进行这样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①本学期考试成绩的纵向比较。这种比较可以是同一班级前后不同时期成绩的统计比较,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状况或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分量的考试所造成的成绩差;也可以是将某一考试成绩与历届同一年级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相比,联系试题特征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何特点。②对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判断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分析一个班的学习风气等方面的问题。③比较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各科考试的一般状况,以分析学生有无偏科状况。

综合分析或根据某些综合性指标,如学习成绩的合格率或体育的达标率,对质量进行的总体性分析;或凭经验或印象,对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概括。这种分析有时较为粗糙,但对整体情况的了解却是不可缺少的。

(2)因果分析

在对质量的一般状况心中有数之后,就需要对质量提高或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说来,分析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教师、学生、设备与教材、管理以及环境五个方面着手。这五个方面还可以分解为许多子因素。通常用鱼刺图来表示质量形成中的因果关系。下页图是某学校一学期以来学生思想教育质量不佳的因果图。在这种因果分析中,除列出各级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要将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找出来,为了醒目起见,需要将关键因素用波浪线或彩线标示出来。

4。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和建议

质量改进建议应该在坚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人因地制宜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改进期望,所提要求应尽可能与被评价者或部门直接交换意见。

图16-2

四、教育评价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些关系

1。常规评价与改革评价的关系

所谓常规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校日常工作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注重价值观念和衡量尺度的稳定性,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它常常显现出一定的保守性,由此也就会给学校中的改革带来一定的障碍,因为变革通常要打破常规去探索新路,创造特色。所以对学校改革应当事先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除了坚持常规评价指标中的有效内容外,要根据新的价值观念确定新的标准。在新标准尚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给改革项目开设“特区”允许探索,而不要简单照搬常规评价指标约束改革进行。

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关系

内部评价是指学校内部或教育系统内部对学校工作所进行的评价,外部评价是指学校或教育系统以外的人员或机构所进行的评价。内部评价比较容易组织,专业性强,熟悉情况,评价时专业理解比较到位,但也容易受习惯制约,产生保守倾向,并有可能有意或无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外部评价多采用“目标游离模式”,从社会各种需要出发进行评价,评价者对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敏感,常能发现教育系统内部所忽视的不足,但外部评价也可能过于实用化,眼光狭隘。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把两种评价类型有机结合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