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脾气“古怪”的同桌,有时他热心得像天使,有时却可恨得无法比喻!
★我的同桌,一个热心而又可恨的人。哎呀,那不就是白旭宸嘛,都是老同学了。
师:我从她的总起和总结,看出张渝敏是思前想后、瞻前顾后的,这就是构思。前面那个同学的自相矛盾,怎么办?
生:如果写“严于律己”,就不要总结;如果写“学习好”,就不要总起。
师:这是个办法。可你知道吗?光有总起或总结,也会“自相矛盾”。请看——
●总结句:我的同桌,是个很善良的人。
①同学生病第一个去帮忙。
②同学嘲笑我,她鼓励我。
③我的胳膊受伤了,她带我去医务室。
④她有时丢三落四。
⑤她有时看书低着头。
生:第四和第五,不是写“善良”,矛盾了。
师:那个同学,写之前,没有这么想一想啊。再看:
●总结句:我的同桌,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么三心二意。
①不服输。
②不讲卫生。
③写作业三心二意。
④爱打篮球。
⑤自言自语。
⑥字迹潦草。
生:只有第三个和总结句是吻合的。
生:第六个也可以,三心二意导致字迹潦草。
师:早上,妈妈去买了鱼、肉、黄瓜、芹菜、鸡蛋、白菜,中午做菜,是不是把所有的菜放一起煮一下?
生:不是的,要分几个菜来做。
师:对啊。那个同学的确爱打篮球,的确不轻易服输,可那要另外炒一盆“菜”,再写一篇“文”。一个人有多个特点。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勇敢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有整洁的一面,也有邋遢的一面。你不要指望用一篇作文,把人的所有特点都写进去。一篇文章,写一两个就够了。
——大师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让人撒上草籽,任游人踩出一条条“路”来,这就是世界“最佳路径”。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的“练”,看起来无序,实际有序,它遵从的是学生写作实际需要的“序”,随学生的实际作文“踩”出来的路,灵活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评”就是作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三)
有老师问我,管老师,你怎么就这三环节、一模式啊?我笑笑。自知者明。我知道自己有多少天分。我这一辈子,只打太极拳,把太极拳打好,把太极拳的精妙都悟出来,也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