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学名师的成长路径电子书 > 用情境教学法改革作文教学(第1页)

用情境教学法改革作文教学(第1页)

用情境教学法改革作文教学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我们古代的诗人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呢?我以为首先是因为诗人在情境中萌发了情感,境中生情,情动而辞发,使诗人写下了动人的诗篇。这就是刘勰所说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尽管小学生写作文不是诗人做诗,作家写文。但是,它同样需要情感。何况我们的儿童又是富有**呢!于是我想通过创设情境,突破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

我首先选择了大自然。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亲近自然。大自然中那青山绿水,绿树红花,小桥流水,鸟叫蝉鸣,都是可以和孩子对话的。那初升的朝阳,落日的余晖,璀璨的明星,蒙蒙的细雨,飘飞的雪花,都是令人神思飞扬、流连忘返的。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所以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从这么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里,去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

记得那是春天的一天,风和日丽,我带孩子来到了公园。我事先安排好观察顺序:走到公园桥上,我让他们停下来,凭着桥栏杆看桥下的流水。“大家看河水是什么样的呢?”我问。

“冰雪消融了。”(他们刚刚在课本上学到的词句)

“小河水在轻轻地流着。”

在这有意观察中,孩子觉得周围世界特别的新奇,唤起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关注。我们继续往前走,放眼望去,“春风怎样拂起了岸边的柳枝?”

“柳枝在春风中**漾。”

“柳树已经萌发了新的绿芽!”

后来有不少同学写了柳树日记,吴洲就连续写了5篇。

我们来到草地上,围坐在水池边,望着喷泉回忆课文中的句子:“泉水在歌唱,小鸟在歌唱,小朋友也在歌唱。”大家一起进人了春的情境中。有孩子惊喜地说:

“李老师你看,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一个“钻”字用得多传神!这句话到现在我还清清楚楚记得,还感觉这就是诗的语言。路过动物园时,恰巧孔雀开屏,有孩子说:“孔雀开屏了,它要和春姑娘比美呢!”这么美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情境里才能自然生发出来。

……

每次孩子观察之前,我都要先实地优选场景。从学校北边的田野到城南的公园桥畔,直至滚河岸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有一次为了寻找“秋天田野”的典型场景,我一个人来到城南郊外,搜索着相关的景物。猛然间我看到了在大桥旁边有一大片扁豆棚和丝瓜棚。丝瓜开了小喇叭似的黄花:棚下结了丝瓜,有的就像小朋友指头那么大,有的像手臂那么粗,得意地挂在棚下。还有扁豆花,一串一串的,紫里间白,在棚上翘首张望;有些刚谢的花已结了像蟹脚一样的小豆……这些色彩丰富、果实各异的瓜豆是多么适宜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力啊。从花到果实,从小果到大果,又是多么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啊!而隔河呢,就是一片开着毛茸茸白花的芦苇,在秋风中自在地摇曳着,真是诗情画意。再往远处看便是稻田和棉田,真是金黄的稻田和雪白的棉海。这是最能显示秋天收获季节特征的。我终于找到理想的秋天田野典型的场景。当时我恨不得马上找一个人,把我找到典型场景的热烈情绪向他报告:我找到了!明天成了!

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把孩子带到这里来观察。孩子们果真挽起衣袖和丝瓜比粗细……

我优选了场景和观察对象,也优选时间,优选观察程序。

我一大早把孩子带到野外,因为只有此时能观察到平常难得一见的露珠。果然,面对野花上晶莹的露珠,孩子们十分惊喜,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小露珠给野花戴上了珍珠项链,在阳光下闪亮而圆润。”“小露珠像大自然的眼睛……”兴之所至,我和孩子一起背诵起课文“野花是很多的,野花是很小的,野花是很美的……”“假如广漠的田野没有这些野花夹杂在芦苇中,微笑在田边地头,又将是何等的单调与寂寞?”

我招呼着孩子:“那我们去寻找吧。野花是大地的孩子,你们可以采集。”

孩子们像蜂蝶似的飞向野花丛中,兴致勃勃地采集野花。不多会儿,他们又跑回我面前,要我告诉他们野花的名字。

“李老师,这开着小白花的野花叫什么名字?”

“这是荠菜花儿。”

“这野花开着蓝色的花朵,像一个个小铃铛,叫什么名字?”

“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婆婆纳。”

“这种野花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