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创新作用 > 十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第3页)

十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第3页)

[4]以上内容根据对吴本厦的访谈录音整理而成。

[5]夏光,屠梅曾。“三区联动”的内涵、机制剖析及理论演进脉络[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第9期。

[6]姚常乐,高昌林。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第3期。

[7]校长共识:大学要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EBOL]。http:edu。people。。l,2006-07-19。

[8]谷贤林。国内外一流大学比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9]吴水珍,李玲娣。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15期。

[10]Departmei,Australia。SelectedHigherEduStatistics—2008StaffData。http:edu。gov。auselected-higher-edu-statistics-2008-staff-date。2013-12-26。

[11]UCEA。WhereAreWesinHE。LoiesandployersAsso。2008。

[12]HigherEduStatistiitedKingdom。HigherEduStatistics。https:data。gov。ukdatasearp;parent_publishers=higher-edu-statisticy。2013-12-26。

[13]李丹。西安市少儿业余拉丁舞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1期。

[14]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方兴,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方兴,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7]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8]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19]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0]此处的“他者”,或为行政权力,或为经济利益,或为政治势力。

[21]JohnS。BrubathePhilosophyofHigherEud]。San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77。

[22]学术权力滥用的现象,集中通过高校内部“学阀”身上体现了出来。学术圈子里的“学阀”主要是那些自身取得较为突出成就、资历较深的大学教授,凭其名誉、实力与人脉,掌控了大量的课题资源,甚至对其院系内部的人事安排与教学政策也有重大影响,其自身也往往兼职行政领导。这样一来,院系教学、学术研究的发展便全然掌握在了这些人身上,其对学术组织管理的影响很难用单一的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去理解。在他们身上,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在了一起。这实质上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学术管理仍不够健全的集中体现。

[24]阎光才。关于创造力、创新与体制化的教育——兼析中美阶段性教育制度设计理念的差异[J]。教育学报,2011年第1期。

[25]这里的教条主义压抑学术自由主要是指某些高校管理者将马列主义教条化,罔顾高教规律而长官意志横行,从而阻碍了大学发展。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高校制度创新以促进其创新力提升,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详见后文。

[26]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7]祁占勇。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28]龙宗智。依法治校与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完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9]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30]龙宗智。寻找相对合理的改进路径[N]。经济观察报,2009年5月22日。

[31]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EBOL]。http:eduews。2015-0919,2015-09-19。

[32][美]威尔伯特·J。麦肯齐,等。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高等院教师的策略、研究和理论[M]。徐辉,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第2期。

[34][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信任和回应[M]。周心红,洪宇,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35][美]L。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胡美馨,刘颖,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36]周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R],上海: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2006年。

[37][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强海燕,主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8]甘曦之。论高校科研文化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