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 三博士教育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02(第1页)

三博士教育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02(第1页)

三、博士教育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02

(3)高校类型与压力来源

基于不同高校对博士生的要求和期待不同,本研究对“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博士生的压力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图3-55可以看出,两类高校的博士生面临的最大压力均为“科研进展”,但“985工程”高校的博士生相对于“211工程”高校的博士生,在“最终能否获得博士学位”“家庭期待”以及“未来能否获得满意的职位”方面面临的压力更大。“211工程”高校的学生在“社会期待”方面面临着比“985工程”高校的博士生更大的压力。另外,统计结果也显示,“985工程”高校的博士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最大,但在“科研进展”上的压力较小。这一结果令人困惑,这可能与学生理解压力的方式有关系。

图3-55高校类型与压力来源

(4)攻读博士学位方式与压力来源

图3-56的统计结果较为明显地显示了全职与在职博士生的压力来源。在职博士生在“科研进展”“社会期待”方面的压力大于全职博士生,而全职博士生在“最终能否获得博士学位”“未来能否获得满意的职位”,以及“经济状况”“婚恋”和“家庭期待”方面的压力均大于在职博士生。

图3-56攻读博士学位方式与压力来源

(5)学科差异与压力来源

基于不同研究领域对博士生的不同要求,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博士生对压力的感受。从图3-57可以看出,工学和理学专业博士生在“科研进展”“最终能否获得博士学位”上的压力普遍高于其他学科领域的博士生。在“家庭期待”“社会期待”以及“婚恋”上也是如此。文学和教育学专业博士生相对于其他领域,来自“社会期待”的压力更大,他们相对不那么担心“最终能否获得博士学位”。法学专业博士生在“科研进展”上的压力相对较小。

图3-57学科差异与压力来源

9。博士生的规模与质量

规模与质量间的对立关系在博士教育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表3-11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问及“博士生的规模与质量”相关问题时,题项5和3得分情况明显高于其他题项。大多数人认同“博士学位成为很多人沽名钓誉的工具”以及“博士培养目标不明确使得博士生群体的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对于“导师或机构科研水平低”“在职读博人数低”“博士生人数太多导致质量不高”等问题,多数人倾向于保持“中立”的态度。(见图3-58)这一价值倾向尤其体现在“规模与质量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方面,选择“完全不同意”和“完全同意”所占比例差别不大,主要集中在“不确定”上。(见表3-116和图3-59)从这一题的分析来看,质量与规模间并不一定是对立关系,核心问题依然是培养目标是否明确。

表3-115“博士生的规模与质量”维度内部各题项的数理统计

图3-58博士生质量与规模间的关系

表3-116被试在“规模与质量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项上回答的信息统计

图3-59被试在“规模与质量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项上的回答信息的比例分布

此外,全职和在职博士生对规模与质量间关系的认同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图3-60可以看出,全职博士生在“博士学位成为很多人沽名钓誉的工具”以及“博士培养目标不明确使得博士生群体的质量参差不齐”上的认同度更高。尽管很多全职博士生认为过多的在职博士生可能影响了博士教育质量,但这显然未能获得在职博士生的认同。在职博士生对规模与质量间的对立关系感受较弱,这可能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他们并不愿意在这一问题上表达更清晰的态度。

图3-60博士攻读方式对规模与质量间关系的认同情况

10。对博士就读学校或专业的选择

博士生选择就读学校或专业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这一题项主要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通过STATA12。0筛除缺失数据后,共获得1423个有效观测个数。从表3-117中可以看出,影响博士生选择就读学校或专业的最重要因素为“导师的声誉”“专业排名”以及“学校的声望”。“能否顺利拿到学位”以及“是否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也在博士生的考量范围内。而“入学考试是否容易通过”并不对博士生的学校或专业选择造成大的影响。

表3-117“博士就读学校或专业选择”维度内部各题项的数理统计

图3-61影响博士生选择学校或专业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入学考试是否容易通过”的问题回答情况较为分散。详见图3-62。

图3-62被试在题项5中回答情况的直方图

(1)性别对学校或专业选择的影响

从图3-6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群体在学校或专业选择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尽管男性和女性都较为关注“导师的声誉”“专业排名”“学校的声望”以及“是否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但女性认为“能否顺利拿到学位”和“入学考试是否容易通过”是她们在选择学校或专业时考虑的重要方面,她们较之男性也更重视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但是,女性对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并没有男性期待的那么明显。

图3-63性别对学校或专业选择的影响

(2)本科所在学校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从学校层次来看,本科在“985工程”高校就读的学生,相对于在“211工程”高校就读的学生,更加看重“导师的声誉”“专业排名”“学校的声望”“是否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等。而“211工程”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前者,明显对“能否顺利拿到学位”“入学考试是否容易通过”以及“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更加看重,而对“是否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并不看重。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图3-64本科所在学校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3)攻读博士方式对学校或专业选择的影响

全职和在职博士生在这一题项上的选择既有一致,也有分歧。整体来看,全职博士生在“专业排名”“导师的声誉”“学校的声望”以及“是否能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方面的考虑更多,而在职博士生在“入学考试是否容易通过”“能否顺利拿到学位”以及“对博士生的要求严格与否”等方面考虑更多。

图3-65攻读博士方式对学校或专业选择的影响

11。导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

导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指导关系利于培养更为优秀的博士生。在这一题项中,筛除缺失数据后,共获得1243个有效观测个数。从表3-118所显示的平均值来看,所有的调查对象均认同“导师的指导在博士训练中非常关键”,博士生必须获得导师的指导,但也普遍认为“很多导师缺乏对学生的学术指导”。这说明博士生们对当前导师们的指导工作存在不满。此外,一些博士生导师将过多时间用在与学术无关的事务上以及自身学术素养和责任感的欠缺,也影响了对学生的指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