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 三博士教育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页)

三博士教育创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页)

在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目前所在学校”信息状况进行的调查中,有36份问卷没有填写该信息,占有效问卷数的2。5%。因其所占比例较小,在此忽略不计。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被试中,在“985工程”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最多,占64。5%,而在“211工程”高校(非985)和“其他”类高校就读的博士生分别占27。7%和7。8%。当然,这与研究者所选取样本时考虑地域因素有关(东部地区的“985工程”高校明显多于中西部的高校)。具体信息参见表3-96。

表3-96参与调查的博士生“目前所在学校”信息统计

通过将调查对象本科所在学校类型的分布比例与其目前所在学校的类型比例进行对比可知,在参与调查的博士生中,本科阶段在“985”“211”及其他类型高校就读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同,但是攻读博士学位时,大部分学生集中在“985工程”高校,在“211工程”高校(非985)或“其他”类型高校(省市级普通高校)就读的人数明显要少。(见图3-15)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在选择博士就读学校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科研水平相对较高、声誉相对较好的大学作为理想的读博院校。

图3-15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本科及目前所在学校信息比例分布对比

(5)“年龄”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年龄”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博士生的平均年龄为27。85岁,而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之间的差距较大。(见表3-97)当然,其中涉及“在职读博”等偶然因素。从图3-16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博士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

表3-97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年龄”信息统计

图3-16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年龄”信息比例分布

(6)“民族”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民族”信息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汉族学生占绝大多数,其比例为94。0%。考虑到此次调查主要在高校较为集中的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学生来源相对较小。民族情况的具体信息参见表3-98。

表3-98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民族”信息统计

图3-17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民族”信息比例分布

(7)“所在学科”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所在学科”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理工科博士生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工学比例最高,为29。8%,理学比例其次,为23。5%;随后依次是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综合人文社科类专业。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调查未涉及军事类院校。所在学科信息参见表3-99和图3-18。

表3-99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所在学科”信息统计

图3-18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所在学科”信息比例分布

(8)“年级”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所在“年级”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被试中博士一年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为44。2%,接近一半;而博士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占29。1%和20。3%。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特殊性,低年级的博士生一般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而高年级的博士生往往在外调研或学习。因此,在实施问卷调查过程中,博士一年级的学生接受此次调查的概率会更高些。具体信息参见表3-100和图3-19。

表3-100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年级”信息统计

图3-19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年级”信息比例分布

(9)“攻读博士学位的形式”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形式”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绝大多数的博士生都是全职的,这一比例占到了83。9%,而在职或以其他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为16%。具体信息参见表3-101和图3-20。

表3-101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形式”信息统计

图3-20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形式”信息比例分布

(10)“工作年限(读博前)”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工作年限(读博前)”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没有工作经验的博士生和有工作经验的博士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0%和40%。由此可以反映出,当前的博士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本科或硕士毕业之后,在某一领域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工作积累后再次选择进入博士学习。具体信息参见表3-102和图3-21。

表3-102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工作年限(读博前)”信息统计

图3-21参与调查的博士生“工作年限(读博前)”信息比例分布

(11)“攻读方式”信息统计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方式”信息状况的调查可知,大多数的博士生都是应届的,这一比例占到了73。3%。其中,应届直博生(包括硕转博)所占比例为42。4%,应届普博生为30。9%。这表明大多数的博士生都是在接受(完)硕士两年或三年的教育之后直接步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这一信息与“工作年限(读博前)信息统计”中,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没有工作经验的比例为60%基本一致。具体信息参见表3-103和图3-22。

表3-103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方式”信息统计

图3-22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攻读方式”信息比例分布

(12)“国际交流经历”信息统计

在对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是否有国际交流经历及所去国家”信息状况的调查后发现,“有”国际交流的博士生数量较少,仅占10。3%;“无,但已有计划前往”国际交流的博士生数量占34。4%;而“无,且没有计划前往”国际交流的博士生数量较多,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55。3%。这一信息所区分出的三类被试,他们的经历及想法可能会在调查问卷中涉及优秀人才流失、对中国博士教育的总体感受等维度的回答中产生差异。具体信息参见表3-104和图3-23。

表3-104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是否有国际交流经历及所去国家”信息统计

图3-23参与调查的博士生“是否有国际交流经历及所去国家”信息比例分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