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包括 > 一建立国家英才教育培养体系(第2页)

一建立国家英才教育培养体系(第2页)

探索英才培养模式,加强英才教育机构建设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进行英才教育学校的认定与建设工作,明确各种类型英才教育学校的发展定位与教育责任。根据英才教育学校的五级划分,对不同特点的英才教育学校,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植与帮助。例如,超常型英才教育学校要承担起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的任务,作为英才教育的母体,向其他学校辐射英才教育的先进做法。示范型英才教育学校,要与超常型英才教育学校一起,承担起课程研发的任务,同时作为示范性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英才教育的宝贵经验。其二,开发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充实和丰富的课程需求,为英才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其三,进行教与学方法的变革。借鉴课改校的先进经验,既提升英才教育的现有教育教学质量,也向其他类型学校进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渗透。其四,关注社会其他培训机构的发展。

(五)建立英才教育实施体系

1。促进学校管理机制改变,建立学校英才教育管理与教学体系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不同的英才教育管理机制。第一,按照学段划分。对于小学阶段,以兴趣培养为主,鼓励学校为学生开设多种门类的活动课程、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对于初中阶段,可以鼓励学校开始一些实验类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于高中阶段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深度探究活动。第二,按学校发展的不同水平划分。对于一般学校,可以要求其配备英才教育指导教师,建立英才教育识别机制,主要进行识别与干预工作。对于较为优秀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其建立资源教室,在融合制教育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抽离式英才教育,给予其更多的课程选择、创新活动选择、社团参与机会等。对于优秀的学校,可以为其在学生录取、日常评价、升学等方面,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支持其建立英才班级,进行基于弹性学制下的充实或加速式教育教学活动。

2。允许在有条件的学校建立英才教育实验班

政策的制定需要听从最一线参与者的意见,尤其应该听从教师的看法。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形式,教师们都认为可以采用超常教育班级的形式,而对超常教育学校也有支持,但支持度不高,对目前各个学校普遍采用的“常规班级+资源教室”“常规班级+校外教育机构”的形式并不认可。是否需要进行弹性学制,缩短就学年限,教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但少儿班的学生们则希望缩短就学年限。师生的态度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对比。为此建议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师资和生源条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设立缩短学制的英才教育实验班。

3。建立英才教育资源共享基地

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在易于操作的前提下,建立科技创新基地,为英才教育学校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

(六)完善英才教育教师培养制度

目前,我国从事英才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来自一般师范院校,入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才教育培训。因此,我们应多方面提高英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第一,完善师范教育内容。这一点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师范生的必修课中,加入超常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选择少数有研究基础的院校,设立超常教育研究专业方向,对超常教育相关信息进行研究与探索。

第二,制定全国英才教育发展规划。其中,涉及英才教育师资的内容主要有:①对全国教师进行全员性培训,在培训内容中加入英才教育内容。②对重点学校、超常教育实验班学校教师进行系统调研与重点培训。了解教师基本情况,建立教师资源库,提升其专业水平。

第三,尝试建立英才教育专业认证与备案系统。在建立初期,可以委托民间超常教育研究机构进行民间认证,在时机成熟时,以此认证资格到政府相关部门备案。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英才教育师资门槛,而是为了储备英才教育师资,摸清英才教育的主体力量。对于教师资格证,可以是分某分项的资格证,也可以是一个综合的资格证。

第四,建立全国英才教师培训体系。在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进行区分性培训:①针对全体教师,进行英才教育理念培训,英才识别技术培训。②针对优秀教师,在上两项培训项目之上,增加教师与英才学生交往能力等的培训。③针对超常教育教师,进行专业性的教学技能技巧培训。这种有区分性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有助于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教师了解英才教育,并能更好地关注和从事英才教育。

(七)加强英才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国家英才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保障体系,除了上面提到的管理制度和英才教育师资方面,还要有资金支持、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

1。英才教育所需的财政保障

财政政策涉及三方面内容:对学校教育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与更新,英才教育师资待遇的提升与专业发展的保障,以及英才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的保障。目前这部分经费基本上都由学校从日常开支中支出,政府拨款中没有相应的保障。因此,研究者提出为英才教育提供财政保障的建议。财政保障工作可以分三个渠道进行。第一,建立英才教育学校常规项目拨款机制。对于具有英才教育资质的学校,给予特别的项目关照机制。为学校进行英才教育教学设备更新、学习资源研制与开发、人员培训与提升服务。为学校提供常规支持。第二,对英才教育教师给予专项补贴。参照特殊教育教师的补贴政策,对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也给予专项补贴,补贴标准可以由学校内部商定。要保证英才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比校内同龄同级别教师高出至少一定比例。第三,建立各级“创新基金”。这部分基金用于为各所学校的常规性和临时性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可以采取项目申报的形式,鼓励学校开展创新活动与研究,通过专家评议,给予学校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某些学校的课程研发、活动开展,政府可以给予常规支持,也可以给予项目支持并简化对这项资金的审批手续。

2。建立英才教育研究网络,为英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首先,在国家层面,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建立国家英才教育研究院。研究院可以选择几种途径:其一,完全新建。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这种完全新建的途径实施难度较大。其二,依托大学科研院所。选择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大学,依托已有的研究力量进行重建。国家赋予其研究与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其三,依托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建立民间研究机构。由于涉及学生和学校管理机制与信任机制的建立,依托这类民间组织建立的研究院,只能部分发挥研究职能。为此,建议依托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如国家级科研院所或高校),建立国家英才教育研究院。

其次,在各省市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中,建立相应的研究科室,负责研究英才教育信息收集,进行有针对性的英才教育研究与协调工作。这些科室可以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研究与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有地方特色的英才教育课程。

最后,建立英才教育学校松散联盟。以联盟学校为基础,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落地研究。组织各学校教师进行基于校本的专业研究,为学生提供“生本”学习资源,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使英才教育真正适合每一个英才儿童的发展。

3。改进评价体系,以评价保障学生的发展权利

第一,明确选拔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学生,培养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服务。为此,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常规评价体制,在这些常规考试之外,给英才学生一条轻松发展的路径。早发现、早识别、慢培养。

第二,建立多元人才选拔评价体系,赋予学校招生自主权。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中小学校,都要在评价的前提下,给予其学校招生自主权,或给学校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名额,改变以纸笔考试成绩作为招生主要甚至唯一指标的考试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第三,突出过程性评价,开发有效的评价工具,如师生们普遍接受的综合面试等考试形式,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