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学校管理的作文 > 四月读书随记随想(第1页)

四月读书随记随想(第1页)

四月读书随记随想

2015年4月24日

《人生拼的是心态》龙永图白岩松

原文摘记:

我一直看重一个好的心态。人在智商方面当然会有些区别,后天的教育甚至会继续扩大这个区别。但是真正到关键时刻,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心态。

外国人在心态这块真的做得很好,面对事情,他们大都能做到心平气和。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不要把成败看得那么重,这样的孩子我才觉得是有希望的。

这些年,我们中国人整体上还是比较浮躁,往往急功近利,不够踏实。做出来的很多事情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在作秀,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年轻人为了成功而上蹿下跳,四处拉关系,这些都是很有问题的,暴露出目光短浅的弱点。

所谓“路需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对年轻人来讲的话,就是不要那么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你现在刚走入社会,就想功成名就,那是不大可能的,必然会不断跌跟头,所以,这种奢望只会让自己饱受失败的挫折。

其实人生很长,要有耐心,一旦制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努力,没必要心浮气躁,一步步地走,慢慢就走出来了,所以,要培养一个好的心态。

幸福需要多一些平衡——白岩松。

龙永图先生说,要平衡,就跟踢球一样,快慢有节奏。

小牛漫记:

1。教育不可以走过场,更不能作秀。无论整个社会如何的浮躁,如何的急功近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承担的是为一个人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工作,承担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必须扎实、踏实、务实。

2。享受生活与工作,懂得感恩,在过程中找到快乐。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但是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就可以在最平凡最充实的每一天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多项研究表明,把你很感激的一些事情写下来,不管是大事或者小事,把他们写下来,这样会让你感到更幸福,身体也会更健康。每天或每周花几分钟,把自己心存感激的事情认真地记下来,时间不会花很多,但是能产生的改变却是非常大的。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

原文摘记: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要美好。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也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出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了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人类去揭示,于是我们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小牛漫记:

记得很多年前,看到了培根的这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很有感触,就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因为热爱,所以愿意去做。对于读书,真的是因为喜欢而为之,才倾所有买书,不舍入睡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感觉一切都那么的美好,时间也就在读书中慢慢地流淌走了。多少年过去,越来越离不开书,虽然因为事情忙碌,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捧着一本书,不读完不辍手,但是,闲暇之余,还是觉得,读本书是最惬意的、最醉人的。读的书多了些,愈发觉得,读书让人的心智宽了,心气高了,奢求少了。

《教师为自己的精神气质负责》文余慧娟

原文摘记:

教学是什么?

一个学者讲了个故事。

他说,如果你说,3乘以5等于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多少,这有点教学的味道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那就是教学了。

故事的寓意很明显。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教学,不是教学。

这讲的是方式方法。

因为教学不只是学生课堂地位的回归。那一份学习提纲,那一份导学案,那宝贵的几分钟交流讨论,教师的三言两语,里面都深藏着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

一个教师的学习,虽然体现在课堂之中,但更多的时候,应该把功夫下在锻炼内功上,应该回到自己的空间,静下心来读些有用的书。

但凡一节被人称道的好课,其深厚之处一定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建议老师们摒弃浮躁的心态,放下“一夜成名”的梦想,回到诸如“语文是什么”“数学是什么”“儿童是如何理解数学的”这些本原性的问题上来。

“底子”苍白,无论教学技巧如何出彩,课也是索然无味的。

所以,你需要的是打开一扇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