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悦怎么办呢?法家可以威胁利诱,重赏重罚,试图把一部分原来有操守、有原则的中国人转化为“听话的人”。
如果有人就是坚持天道,坚持操守,不为赏罚所动,怎么办?法家有一个“彻底解决方案”,那就是“杀”。如果杀一个人还不足以震慑,那可以“连坐”,一人不服从,杀你全家,甚至杀你旁边的五家人。士人不怕死,但是你是不是怕连累别人,怕因为你的原因让全家人甚至周围的很多人死?因为心中有深切的爱,士人是怕的,好,那么你就只好服从了。连坐法也是商鞅这个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发明。这个方法用无辜的人做人质,要挟那些有操守的人放弃自己的坚持,邪恶无比。而且,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不愿意受连累的家人邻居去监视你,避免你不听国君的话,这个方法也阴险无比。从他的邪恶行为给未来几千年所带来的后果看,商鞅五马分尸这个下场也真是不能赎其罪恶之亿万分之一。
有没有不受这个要挟,而坚持自己心中正义的人?有。明代朱棣兵变篡权之后,劝文人方孝孺归顺,并为他写诏告天下的即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服从,只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大怒说:“难道你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一股牛劲上来:“诛十族我也不从。”这个事情的结果是,朱棣把方孝孺的所有亲戚,以及学生、朋友共800多人在方孝孺面前一一处死,最后凌迟杀死方孝孺。如果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原则,要付出800多条生命的代价,方孝孺这样应该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得到了那些法家要得到的结果。士的精神被削弱了,中国人的奴性增加了,民众好管了,但是暴君和贪官们得意了。
这个过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商鞅等法家,在以后的时代不断进行,在一次次的利诱、威逼、屠杀、侮辱的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一次次被削弱。
三
如果我们写一部“心灵史”,那么其中关于士的精神的消亡,可以这样简要地总结。
战国时期,中国人的精神文化开始了一个丧失的趋势。孔子这样的人,明确地看清了这个趋势,并称之为“礼崩乐坏”。孔子自己也承认自己像一只“丧家犬”,他所丧失的“家”就是真正的中国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孔子就是这样的一只忠诚的狗,试图为中国人找回失去的家园。
秦帝国的建立,是中华文明中一个代表性的事件,一个不幸的事件。大一统的帝国中,帝王的权势得到了空前的扩大,法家的态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礼义廉耻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法家用残酷的手段推行着他们的文化,并用战火摧毁所有不同的文化。秦消灭儒家,让天下人“以吏为师”,开启了全面的思想专制;消灭墨家,开启了全面的武装镇压。最有操守的中国人被大量肉体消灭,中国精神被严酷打压。在秦的时代,我们不再看到官员中有真正的士人,只有李斯这样的势利之徒和赵高这样的阴谋家。
秦帝国在短短15年后就灭亡。在秦灭亡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短暂的复兴机会。因为反秦的各路义军领袖中,有一些是原来的贵族,还继承了原来的中国精神。西楚霸王项羽是楚国大将之后代,也继承了许多传统的精神。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行为中看到这一点。在巨鹿之战中,赵王歇被秦军20万围困。秦军非常强悍,其他部队都不敢去迎战。楚军中主帅宋义也主张让秦军和赵军先打个两败俱伤,自己再出手。但是项羽却决定以少敌多去救赵军,和秦兵决一死战。这并不是因为项羽不懂兵法,而是他的义气使然。在鸿门宴中,范增建议杀掉刘邦以免后患,但项羽却放掉了刘邦,这也不能说成只是因为他不懂政治,而是因为项羽有那种不欺凌弱者的精神——甚至在最后他兵败自杀,不肯回江东招兵买马试图卷土重来,也是因为不愿意为了自己争天下,而让天下百姓受兵荒马乱之苦。项羽也是很重视操守的,因此,那些有气节操守义气的人大多都追随项羽。但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然其中有项羽的缺点,也有“非战之罪”的其他原因,最后项羽失败了,而刘邦胜利了。
刘邦没有沿袭士的精神。历史记载,他其实挺喜欢侮辱人,喜欢骂人甚至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当然他是一个很明智的人,当有需要的时候,他也可以表现得对人非常尊重。只不过这种尊重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用不着这个人的时候,他的尊重也就再见了。
刘邦和贯高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话说有一次刘邦去他的女婿赵王张敖处做客。张敖对待刘邦的态度很谦卑有礼,而刘邦却动不动就骂人,很不尊重张敖。赵国相贯高、赵午等人很生气,说“我们的赵王太胆小了”,“我们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侮辱我们的赵王,我们就要杀了他。事成让我们赵王得益,如果失败我们自己承担罪责”。但是贯高等暗杀刘邦没有成功,并且被告发抓住。当时的十几个参与者都想自杀,贯高说,“如果我们自杀了,就没有人为我们的赵王洗脱罪名了”,所以没有自杀。一次次严刑拷打,打到浑身没有一块地方是好肉,贯高坚持说赵王是不知情的,最后保住了赵王。刘邦也很敬佩贯高,决定赦免他。贯高说,“我当时不死,就是为了说明赵王是无辜的。现在我的责任已经完成,死而无怨。再说我作为臣子要暗杀,是应该死的”,于是自杀而死。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贯高还保留着传统的士的精神。宁死不辱,宁受酷刑也绝不出卖别人。而刘邦总体上却是一个不尊重士的人——虽然偶尔也有被感动的时候。
还有一个田横五百士的故事,说刘邦招降田横。田横感到羞耻在半路自杀,跟随他的五百士也都自杀而死。同样表现出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从一个细节看,春秋战国时期,国君和士在一起的时候,是面对面坐在席子上的。而到了汉代,皇帝坐在中间高位,而大臣却只能坐在下面的两边。
汉代前后400多年,士的精神虽然远不能和先秦相比,但是还有一些保留。之后经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损伤又是很不少。例如,在北齐高洋那种杀人当游戏的暴君统治下,是完全没有士的存身之地的。即使如此,我们看到当天下终于太平后,隋唐的士的精神还是保留了很多。比如,在我们熟悉的杜甫身上,也可以看到那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等士的精神。唐末动乱之后,再到宋代,一样也还保留了很多士的精神。一个细节可以说明士被尊重的程度在减少,那就是宋代的大臣已经不是坐在朝堂上了,而是站在朝堂的两边。正是这些屡经摧残而坚持不灭的士的精神,使得唐宋的中国可以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之一。
到了南宋,一半国土被敌国占领。国家受到过皇帝、太上皇被敌国掠走,虐待致死的耻辱。激起了士人保护中国精神的自觉。士人们以天寒地冻而不凋谢的梅花,四季常青的松柏等为榜样,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节操。这其间的许多人和事,说之不尽,暂且略过。
崖山战役中南宋亡国,是中华文明受到的另一次最重大的打击。宁死不辱的丞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投海,十多万中国军民也随之蹈海殉国,体现了中国人“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我们也许会想,为什么这些人不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呢?这是因为当时的确没有机会留下青山。想不放弃自己的原则,而又能保住性命的可能性,当时完全没有。中国人的大量减少,以及剩下的人所感到的极大恐惧,使得中国精神也受到了巨大的摧残。以至于有人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不是说崖山战役后,中国这块土地没有了,也不是说崖山战役后,中国人的血统没有了,而是说,崖山战役后,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了。当然,我并不认为这句话是完全对的,崖山之后中国精神固然凋零殆尽,但是并非完全绝迹、绝根或者绝种。
明代,中国的精神也有了一些恢复。在明代也出现了如于谦这样“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英烈。但是不得不承认,明代的士的尊严感等,和以前的中国人相比已经差很多了。从细节看,明代皇帝可以“杖”,也就是可以在大殿打大臣的屁股——而那时的大臣也还可以接受了。想象一下春秋时期,如果有哪个国君杖大臣……
但清军入主中原是又一次浩劫,全国人口从6000多万人,降到了1000多万人。在文化方面,清代的文字狱让文人不敢思想,只敢做一点考证的工作,浩劫之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几乎彻底崩溃了。大多数的中国人再没有了血性、勇气和尊严,只能苟活于亡国奴的生活中。所谓中国人的奴性,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成为主流。生活在中国的人,蝇营狗苟,胆小怕事,自私算计,诈伪不诚……没有了他们祖先曾经的光辉。
从细节看,清代的满族大臣对皇帝自称奴才,而汉臣则连奴才都不如。
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国精神又有一点恢复。所以我们能有为变法而就义的谭嗣同,有陈天华、秋瑾、徐锡麟等很多烈士。抗日战争期间,也有无数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但和以前的时代比,也是远远不如了。而最近的一次士的精神遭受浩劫,就是从反右到“**”。
过去对中国精神的摧毁,是以肉体屠杀为主要手段,而在反右和“**”期间,却是用更巧妙的精神迫害的方法,而且是巧妙地抓住“知识分子”的弱点,把欺骗、威胁、引诱和杀害结合在一起,有系统、有条例地“辱士”。比如,“斗私批修”,利用中国士人的“自我反省精神”,先让他们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比如,“**”期间“戴高帽子游街,剃阴阳头”,则是在之后的有系统地侮辱他们。士人的肉体生命大多都并没有失去,但是却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完全丧失了自尊。一些不堪忍受的,如老舍、傅雷等,只好自杀而死。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本应该最能代表中国的精神的人群,知识分子阶层,却很多人品行低劣,没有道德和操守,唯利是图。大学教授中,有不少被人称为“叫兽,砖家”。
四
我们还有希望吗?
有。
一种精神如同一种生命物种,只要没有完全灭绝,就有恢复种群的可能性。真正的中国人越来越少,但是不绝如缕。不论多么严酷的环境下,还是有他们存在。种子在,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可以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繁殖更多。
即使是在“**”那种严酷的环境中,不是也有梁漱溟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不是他的声音吗?
本文不是一曲挽歌,不是为了凭吊已死的中国精神。我认为虽然在总体上看,我们可以说中国的精神遭受重创。但是仔细看起来,却能发现中国大地上处处还有这种精神的留存。鲁迅对中国人的奴性深恶痛绝,但是也知道还有少数中国的脊梁存在着。
我们要珍惜中国士人为代表的那种精神——当然不是说我们要动不动就自杀,而是要有精神追求,要有道义,要仁爱并且有智慧,要守信并且勇敢。我们要学习古人中最伟大的榜样,把这种精神和当今世界上其他伟大的精神相融合。
士,没有死绝。有种子,士的精神,就可以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