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修养的内涵 > 第一节 提高修养完善人生(第1页)

第一节 提高修养完善人生(第1页)

第一节提高修养,完善人生

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1]可见,古今成大事者,必先修身养性。教师的职业关乎江山社稷、民族未来,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使自己人生无悔。

一、把握人生航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却让人们永远铭记?人生如同一次远航,航向不同,归宿迥异,而指引人生航向的就是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包括: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和意义。而人的经历不同、修养不同,则是形成不同人生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操,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错误思想的影响。这既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更需要教师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力。自我修养是坚持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其潜力是无穷的。教师要不断挖掘这种动力,培养自己道德选择的能力。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我们会面临很多十字路口,教师内心也会起伏不定,选择怎样的道路,一次次拷问着我们,也磨砺着我们的道德意志。当我们不断战胜自己内心的小我,我们就会不断成长和进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不断稳固。汶川地震中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生死时刻舍去自己,用生命去护卫学生,这不是一时的冲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显现,这源于他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多的教师不被高薪的工作所**,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过着清贫而忙碌的生活,这和他们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我们每一个教师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修养身心,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驾驶生命之舟扬帆远航。

二、履行教师职责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把最美的语言给了教师,把殷切的希望给了教师,同时也给了教师沉甸甸的责任。教师的职责是什么?他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示范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教师之所以崇高,因为他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教师不仅进行着教书的劳动,还担当着育人的责任。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种劳动具有创造性、示范性、复杂性和周期长等特点,从而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需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修养

教师是“经师”,这需要教师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能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即对教育的目的、本质、精神、价值意义、策略形态等方面的总思考、总认识和总看法,它包含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及策略选择。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它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师应该恪守的职责是:一是传播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培植学生的智慧和陶冶学生的灵魂、情操和精神;四是鼓励指导学生的实践。当然,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全国特级教师霍懋征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60年来她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把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

有一天,退休在家的霍懋征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激动的声音:“我可找到您了。您就是我的亲娘啊!”霍懋征一下愣住了,问:“您是不是打错电话了?”“没错,霍老师,您就是我的亲娘,没有您也不会有我的今天。”“那您贵姓?”“我姓何。”“你是何永山。”“是我,是我。”

何永山上学的时候,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淘气鬼”,而且已经留了两年级。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喊叫是家常便饭。课下还经常欺负同学。班主任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次开校务会的时候,霍懋征听说学校准备把何永山送到工读学校去,就找校长说:“您把这个孩子交给我吧。”校长说:“这可不行,我可不能让这孩子影响你们的优秀班集体。”“请您相信我,看看我们班是否有力量来改变何永山。”在霍懋征的恳请下,校长终于同意她把何永山领走了。

因为两次留级,何永山比其他同学都大,而且身高体壮有力气。一天,霍懋征对他说:“永山,你当个组长吧。挑上三个同学,再加上老师,咱们五个人负责打扫班里的卫生区怎么样?”何永山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大声说:“行!”从第二天早上开始,何永山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给大家准备好笤帚、簸箕,干得非常认真。有一天早上,他扛着一把长把笤帚兴冲冲地走到霍懋征跟前说:“老师,您用这把笤帚扫吧。”“为什么?”霍懋征有些不解,“霍老师,我发现您的腰有毛病,您用这把笤帚扫地就不用弯腰了”。一个被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也会关心别人了。

一天,霍懋征看见何永山站在学校鼓号队旁边比画着敲大鼓,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因为他不是少先队员,所以根本没有加入鼓号队的资格,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霍懋征发现他的这一兴趣后,就去找大队辅导员,说:“你看何永山那么大的个子,打大鼓最合适了。而且通过少先队这个集体也能帮助他进步。”大队辅导员不敢肯定,只说:“那就试试看吧。”结果,何永山非常遵守鼓号队的纪律。那年“六一”儿童节活动,霍懋征特意给何永山买了白衬衫、蓝短裤。这一天,何永山第一次在全校同学面前受到了大队辅导员的表扬。

活动之后,何永山抱着白衬衫、蓝短裤送还给霍懋征。霍懋征亲切地说:“这衣服是老师送给你的,拿回家去吧。你今天很漂亮,只是脖子上少一样东西。”没等霍懋征说完,何永山仰起脸说:“我知道,我还没有红领巾呢!”何永山进步了,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上课老师都说:“何永山像变了一个人。”不久,他真的加入了少年先锋队。

(摘自:百度文库,http:baike。baidu。view316887。htm。)

教师要对所教课程有鲜明的价值意识、价值判断、价值取向。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播,也要考虑挖掘课程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完善学生的美好品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科学发现的背后,都有感动我们的故事,每一次生产力的发展都带给人们思想的跨越;祖国的大好河山孕育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滋润着我们,我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在唐诗宋词中感受着大家们的悠悠情怀……这些依赖教师们对课程的深刻认识,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美和智慧。

教师要注重教学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俗语云:“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一桶水如何倒向杯里,却是一门艺术。很多老师知识丰富,也很敬业,但上课时,语言呆板,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学生就是不喜欢听他的课,这样的老师就不能叫好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授法,讲授法能快速直接传递信息,成功地传播信息,进而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但讲授法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探讨多种启发式教学法,如讨论法、辩论法、实践法等,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心智。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利用音频、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有完美的人格。

教师除了是“经师”,还必须是“人师”,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有完美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在行为和各种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决定个人整体样式的精神特质”[2]。可见,人格是个体的基本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心理特征和道德特征的综合体现,是人的灵魂与肉体的统一体。人格由3方面构成:“一是智慧的因素,指人的知识、智力和能力的状况。如博学多才或才疏学浅,才思敏捷或迟钝愚笨,远见卓识或目光短浅,专业技能精深或能力平庸,等等。二是道德或情感的因素,指个人对自己、他人或社会三者的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态度和倾向性。如公证或偏私,诚实或虚伪,利己或利他,合群或孤傲,守法或犯纪,等等。三是意志的因素,指个人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克服外部环境困难的坚韧性,如积极或消极,刚毅或屈服,果断或犹豫,坚忍或柔顺,自制或任性,等等。此3种精神素质,也就是康德所讲的精神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欲求’的三种能力。认知能力使人能知是非、辨真伪;情感的能力使人有喜怒,有爱憎;意志的能力则形成人的欲求的意向和力量。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的统一的精神特质。”[3]可见,健全的人格是知、情、意三者的有机统一。教师完美的人格对学生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启迪功能。教师的人格魅力可启迪学生智慧。首先,教师的睿智可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探知未知的世界。教师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会让学生倾倒,进而走入教师引导的世界,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其次,教师提纲挈领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真知灼见的思想,都会让学生茅塞顿开,获得智慧的启迪。

二是激励功能。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激励学生追求人生理想的功能。教师人格的崇高主要体现在:重义轻利、乐于奉献、两袖清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就会养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性格。教师的敬业和乐业会激励学生干一行、爱一行;教师的爱心会在学生身上传递,他们会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爱他人;教师的坚强、乐观会激励学生战胜磨难、勇于向前;教师的宽容也会让学生胸中有万壑、头上有晴空。总之,教师人格的崇高和爱心,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告诫学生遵守规范的同时,也激励他们追求幸福生活和向往美好明天。

三是陶冶功能。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陶冶学生情感的功能。学生对人生的解读和情感大都来自于教师。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感染学生的心灵。教师真挚的爱心会温暖学生的情感,“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素养,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孔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先得教师自身具有人格魅力。真正成功的人格教育,不是说教和灌输,而是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从而形成健全人格。伟人感动我们即因他们高尚的人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