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修养的内涵 > 第二节 东方国家(第3页)

第二节 东方国家(第3页)

尊师重教一直是韩国的传统,在这个每年仍要祭孔的国家里,教师被尊为“国民的典范”。韩国政府和学界一致认为,国家之间的对立和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对立和竞争,而文化的竞争,又归结到教育上。教师乃是“一国精神的传承者”,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专业能力的教师是建设一流国家的关键。只有拥有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师必须受到优惠待遇。所以,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砸锅卖铁”办教育。历届政府更是对教育重视有加,教师是公务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修养的提升有法律明确保护和规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与依法保障的政府行为使教师地位尤为突出,教师教育保持了持久的吸引力,使教师成为青年人向往的职业。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韩国《教育法》第119条规定:“韩国教育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第一,培养学生具有勤勉努力的精神,高度的合作和责任心,并具备正确的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国民品质;第二,掌握国民教育的理念及其实践的方法;第三,要具备作为教育者的坚定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思想。”所以,师范生要被培养为具备坚定的教育者的价值观和健全的教育职业伦理观,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及实践经验和方法,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者。

1982年韩国大韩教育联合会制定了《师道纲领》,其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要通过教育致力于作为文化国民……的培养”。《师道纲领》通过五章内容,即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资质、教师的责任、教师和团体、教师和社会,规定了教师的行为:热爱学生,尊重个性,树立良好的学风;努力钻研,提高水平,作国民的师表;履行所承担的责任;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强化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为建设福利型国家而努力工作。所以,教师们严于律己,不断自觉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所以,韩国教师遵守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鄙视师生恋;勤奋地传道授业,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时常加班工作;踏实工作,远离媒体,韩国教授一般不在电视上抛头露面;亲近学生,有时参加学生的活动还向学生提供赞助。因此,高素质的教师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民。

(二)教师专业素质修养

1。教师资格评聘制度是教师修养的高起点的基础

根据法律规定,韩国的教师主要指在学校里直接教学生的人,教师的种类包括幼儿园的园长、副园长、教师;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教师;大学的校长、院长、教授、副教授、专任讲师、助教。在韩国由于公立与私立学校并存,教育公务员的范围仅是包括公立学校的教师和教育专门职员,不包括私立学校的教师。

韩国教师资格是根据学校类别和教学科目特性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学校可分为正教师(1、2级)、准教师、专门指导教师(1、2级)、司书教师(图书馆管理教师)(1、2级)、职业技术教师、保健教师(校医教师)(1、2级)和营养教师(1、2级)。

在韩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两种途径:

一是由教育部教师资格鉴定委员会负责,具有学历者经过考试合格后授予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一种是对取得幼儿园、中小学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准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一种是对部分职业技术教师、音乐、美术、体育和校医教师的技能资格考试。考试包括学历考试、技能考试和口试。

二是由教育人力资源部负责审查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授予其教师资格证书。授予的对象为: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大学和师范大学毕业者、普通大学里的教职课程学习者、在教育研究生院学习教职课程者、取得2级正教师或者已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取得上一级教师资格者;教育部长官特别认可、被公认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者。

韩国的教师资格授予与聘用是相分离的。所拥有资格证书者要通过公开竞争及教师选拔考试来公平竞聘学校教师岗位。无资格证者不能当教师;有资格证书但没通过教师任用考试者,也不能当教师。考试由各市、道教育厅负责。考试包括:初试、写作和面试3部分。初试考察分为30%的教育学和70%的专业课;写作是考察应试者的教养和教育课程;面试考察应试者的人格素养及适应能力、实际技能、外语、实际授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学成绩在考试总分中有所体现,其他加分的内容主要有:教课经历和经验、特殊贡献者、就业保护对象、师范类专业、回本地任教等。初试选拔出的人数约为录用人数的1。2倍,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任用考试选拔,通过率在20%~30%之间。私立学校的新教师不用参加考试,主要是通过推荐的方式进行任用或者通过报纸公告招聘。韩国教师资格认证和任用严格区分了师资培养和教师就业两个阶段,体现了评聘分离原则。由于教师职业门槛高、收入稳定、待遇较好,因此,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从而保障了师资队伍的高素质。

2。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是教师修养与时俱进的保障

1)教师职前教育

国家教育大学、教育大学、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和教育专业承担着中小学教师培养职责。韩国的教师教育都为本科层次,修业年限为4年。

韩国教育大学的课程设置均由当时的文教部制定和审定,并随着国家发展进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补充、修改和调整。教育法规定,未来的小学教师在四年的学习中必须修满150个学分,全部课程包括教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教养课程包括国民伦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音体美实业、第二外语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原理、教育评价、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生活指导、班级管理、教师论等;选修课程包括电化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研究与统计、教育哲学讲座等。教育实习时间累计达9周。

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中学教师培养的课程内容由教养、教职、专业教育课程3个方面构成。教养科目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一系列的科目。教职课程由教职理论、教科(学科)教育、教育实习为3个领域构成;教职理论包括教育学概论、教育哲学与教育史、教育课程与教育评价、教育方法与教育工学、教育心理、教育社会、教育行政与教育经营和其他教职理论方面的科目;教科(学科)教育由教科(学科)教育论、教课教材研究和指导法及其他有关教科教育科目构成;教育实习8周。

2)实施见习教师制

在校教育实习是教育法明确规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实习时间短,在教师培养中应当成为核心部分的教育实习难免流于形式。为了解决此问题,韩国实施了“见习教师制度”。见习教师制度指的是已正式任用的教师或者准教师在录用之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能够感受现场经验的教育。见习期被认定为不适合做教师工作的,不予录取。

新任教师在见习期间享受2级正教师待遇,见习期限为1年。在此期间,见习教师在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指导下,从事教材研究、模拟授课、学生指导、学校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学校尽量限制其正规授课。见习成绩由所属地方教育厅专家、培养机构相关专业的教授、见习学校校长和校监、见习指导教师组成的见习评价委员会确定。见习期结束后,任用学校校长根据见习成绩决定见习教师的任用与否,也可根据情况把见习期间再延长为6个月。见习教师在见习期间可得到正规教师报酬的80%。见习制度可以使新任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获得适应现场教学的机会,锻炼教育教学能力。

3)《新旧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普通基准》

2006年韩国教育部颁布了为了提高学校教育力的《教师培养体制改善方案》,公布了新设的关于《新旧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普通基准》,是教师培养机构的教育课程编制的依据,从各个方面对新旧教师提出了各种要求,是教师培养的执行标准,也是教师提升自身修养的目标方向。《新旧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普通基准》有如下10项:[5]

(2)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和福利而献身。教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最大地发挥自身潜力;教师要积极面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

(3)教师要理解学生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先行学习、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认知、社会性、情绪、身体发展等;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个人特性和家庭、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4)教师有关于课程的专门知识。教师深刻理解所要教授课程的内容;教师理解组成课程基础的核心概念,概念间的关系,探究方式;教师要长期坚持探究课程和基础学问的最新知识。

(5)教师要开发、运行适合学生教育情况的教育课程。教师要理解国家水准的教育课程;教师把国家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和教育情况进行再建构;教师要专心研究教育课程资料及开发。

(6)教师有效率地计划、运行课堂。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好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师运用多样的授课方法、活动、资料、媒体,有效果地运行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关于课程的学习要求,提供适合的支援。

(7)教师监督、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师运用适合评价目的和内容多样的评价方法;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有效地进行沟通;教师把评价结果运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授课改善。

(8)教师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文化。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自律性问题;教师以民主的方式管理、运行班级;教师营造互相尊重、信赖的学校文化。

(9)教师与教育共同体构成人员建构合作关系。教师理解教育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脉络;教师与教育共同体构成人员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吸引,维持教育共同体构成人员的参与和合作。

(10)教师为了开发专业性,不断努力。教师研究自身的教育实践,并努力向上;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进修活动;教师不安于现状,终身学习、奋斗。

4)教师的培训

1961年文教部颁布《教育公务员研修机构设置令》,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地位和制度。在2000年颁布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方案》,又从“加强新教师的在职教育、在职教育的差假制度、增加一个长期的游学制度和促进支持自主研究活动”4个方面加强和丰富了教师的在职培训。为适应工作需要,教师参加工作后,每隔3年便要到政府办的培训机构接受脱产培训1年,费用由政府承担。近年来,自费攻读硕士、博士的教师越来越多,一方面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对今后晋升也有较大帮助。

资格培训与职务职称晋升有关,培训的要求和计划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培训任务由教师教育机构承担。每个教师资格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总学时一般在180个课时以上,包括基础(占10%)、教职(16%)和专业(占74%)三大类。基础课程包括国民素养、教师责任等,教职课程包括教育法规、教育艺术、对受教育者的了解等,专业课程为教师所讲授的某一门课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