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技巧和修养的提升,主要有听力与说话技能教学、作文教学法、创意教学法、课文的编制和教学策略等。②与工作有关的培训,有外语、学生心理,课堂管理、团队协作、教学技艺、电脑培训等,这些课程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和专业发展有直接的辅助作用。③与自我人格发展有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了人际沟通、交往方面的课程。这是为了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善意地理解他人,不断地超越自我,促进教师人格的健康发展。为了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训课程中开设了教师为什么需要学习的专门课程。④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的培训。开设有系统、丰富的唱歌、跳舞、插花、绘画、瑜伽等培训课程。广泛而有所擅长的兴趣爱好可以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培养教师的人文精神,增加教师的文化底蕴,提升个人修养,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工作。⑤社会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时代精神,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为教师的国际化交流提供大量的机会和经费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入本国企业了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通过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校教学贴近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世界发展潮流。[3]
3)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培训机构分3级:国家—校群—学校,3级培训机构分工明确,工作落实,联动密切。
国家。教育部下设有教师联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是专门对在职教师教学进行培训的组织和管理部门。
校群。新加坡将全国基础教育学校分东、西、南、北四个学区,每区又被分为7个校群,各校群分别有自己的校群督导,每个学区分部又由一位副司长来领导。多数的校群都包括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小学、中学、初院/高中)。校群督导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校诠释与落实教育政策;培养、引导及监督学校的领导层;发掘和培养有职业发展潜能的人才;监督学校的运作与发展;鼓励学校建立联络网,分享经验和进行合作;充当建议回馈的管道;扮演学校、家长和社群之间的协调者;管理校群运作资金等。
在新加坡,校群委员会根据整个校群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教师培训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邀请本校群内的高级教师(SeniorTeacher)、特级教师(MasterTeacher)为校群内的相关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由于这种培训方式密切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所以深受教师欢迎。
学校。每所学校根据本校的中短长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在年末制定学校来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学校组织的培训分全员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两种类型,一般在一年之内组织全体教师接受两个至三个培训,此外再根据每个教师个人的需求量身定做特别培训课程,满足教师个体的不同需求。
4。“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规划教师自身专业修养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发展,认为教师是“中小学学生生命之源”。为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满意度,2001年新加坡教育部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该计划为教师规划了3方面的专业发展方向:
(1)教学领域。这一方向的生涯发展为3级制,包括一般教师、高级教师和教学导师3个级别。
(2)教育领导。教师也可以成为学校或学区的领导。该方向的生涯发展为九级制,即一般教师、学科主管、部门主管、副校长、校长、学区执行官(校群督学)、教育副主任(副司长)、教育主任(司长)、教育总主管(提学司)。
(3)教育专家。教师也可以选择第三种专业生涯发展规划,该项规划为5级制,即一般教师、一级高级专家、二级高级专家、三级高级专家、四级高级专家。这样的专家最后大多到国立教育学院工作,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由此可见,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成为教师职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多样化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一旦选择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就可以着重在既定的目标方面,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实现作为教师的自我价值。所以教师职业在新加坡成为一种挑战性、趣味性和满意度都很高的职业。
5。“增强的绩效评价制度”,促进提升教师职业修养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配合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涯计划,教育部从2003年起实行新的“增强的绩效评价制度”(Enhanaem,EPMS),对教师有两方面的评价:平时工作表现评价和个人发展潜能评价。
1)平时工作表现评价
平时工作表现评价是对教师从事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课堂辅导活动工作、学校委员会工作、特殊计划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依据的指标有:①学生有效率的学习和表现;②辅导与关怀学生的福利;③课程辅导活动;④对学校的贡献;⑤和家长的协作关系;⑥个人的专业发展情况。
如果教师们评估的结果近似,区别的因素有:①工作的效率、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或影响力;②效果的持恒性(有持续的成效);③工作素质。主要指个人素质如团队精神、主动性、愿意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工作成效、责任感、热忱、效忠精神、正面的影响和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和价值观、有智慧、有广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考能力、能够有效地表达(书面语和口语能力强)、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较高的发展潜能等。
在年初时,学校要求每个教师根据学校的战略目标、工作任务和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自己的工作以表格的形式制定出自己年度的绩效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在年中和年末进行自我检查。在学年中和学年末通过校长主持的两次主任会来确定教师评价等级。在年中的检查与评价后,要及时告诉教师工作表现情况及改进意见,以利于教师在后半年改进自己的工作。
2)个人发展潜能评价
个人发展潜能评价是校长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职业管理的潜质进行评估,尤其是在“职业管理”方面从工作能力、长远发展可能性、潜能、主要职位的可能性、高级专业潜能、职业发展推荐6项内容,对教师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考量。
与个人发展潜能评价密切相连的是绩效评价。教师绩效评价指标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绩效结果的评定要通过与本人见面并签字同意。因此,在自我评价和领导评价及获得的反馈信息中,教师常常会自我发现或被指出自身存在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从而积极思考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制定改进措施。这对绩效表现好的教师和对绩效不佳的教师都有进一步开发其潜能的积极作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绩效评价与学校的管理决策紧密相连。新加坡学校采取的是‘强制排序法’的绩效评价系统,即把每一位教师的绩效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然后对他们的绩效加以排序,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同时把既定比例的教师分别排列到A、B、C、D、E五个等级的范围之中,其中A表示非常出色,占教师总人数的5%,B表示出色,C表示不错,D、E表示有待提高,D或者E级占教师总人数的5%。绩效评价数据为教师的聘任、晋升、薪资、花红、表现认可等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在聘任上,如果考核为D级,学校会给该教师指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要求。如果连续两年没有改进,都是D级,学校将会劝其辞职。连续两年评为E级的,通常再给半年的考察期,如仍无改进,上交教育部解决,而通常这样的教师会被清除出教师队伍。教师一旦被评为E级,或被解雇,学校要写出详细的报告呈给教育部,说明该教师的表现以及采取了什么样的补救措施。由于教师是教育官员,因此,解雇官员通常要走法律程序”[4]。
新加坡的绩效评价过程是十分规范的。教师的考评工作由校长负责实施。为了防止校长假公济私、打击报复,新加坡政府规定:除了对教师进行严格选拔、培训和考核外,校长考评的结论要交教师本人审阅、签字后才能生效。如果发生争议,被考评的教师有权向教育部所提供的途径提出上诉。教育部还会派人下来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后裁决。教育部统一印制了《教育服务工作鉴定与评估表格(教师)》,各学校填好评估表后,交教育部备案,并将教师每年的绩效评价结果记录在教育部电脑系统中备案。
2005年教育部进一步修改教师绩效评估体系。主要采用量化的方法,注重考察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知识能力、心理、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及参加培训的表现、创意活动的表现等50余项进行全面考察。
&ALS”投入型学习框架,为教师修养提出了新圭臬
为落实李显龙总理提出的“少教多学”的精神,做到以学生为本,教育部在2006年开发了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PETALS”是投入型学习框架五个维度首字母的缩写。新加坡教育部学校司副司长颜振发于2009年4月在“无锡——新加坡中小学校长论坛”作了“少教多学的启动与落实——新加坡的经验”的主题发言,具体阐述了“PETALS”投入型学习框架的内容:
(1)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当并配合学生能力的学习活动,才能获得学习成效。教学法有探索性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2)学习体验(Experience)。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能在思维上投入,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知识。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必须能激发学生深入及进行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进行相互联系的联想,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设置更高层次的思维问题,将思维导图、概念图作为思考的工具。在科室里成立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寻找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3)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ofE)。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学习成效。例如,设置班规与预期的目标,利用有技巧的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等待的时间让学生回答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难以澄清迷惑,利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等。
(4)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学习性的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活动走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例如,专题作业、学习档案、课堂报告、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小组专题作业、反思日记等。
(5)教学内容(Lear)。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应用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
从教法到内容、从学习氛围和体验到教学评价,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为21世纪教师修养提出了新标准,因此,新加坡的教育位于世界前列。
综上所述,新加坡对教师修养的要求是: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教育智慧层出不穷、师德水平持续提升。
二、韩国教师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