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第二节 的清新之风(第3页)

第二节 的清新之风(第3页)

陶行知的教师修养观在现代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师修养理论,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修养水平,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育民主

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主办学思想,他倡导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徐特立(1877—1968年),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字师陶,湖南长沙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一生“以教书为职业,以教育为事业”。徐特立先生一生倾注教育事业,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他在长沙创办的公学、私学不下20所,先后做过数十所学校的校长,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无论在哪一所学校,他都干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老师拥护他,学生爱戴他。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李立三、田汉等,他们都曾是徐特立的学生。尤其是徐特立与毛泽东的师生情,更是被传为佳话。1937年,在徐特立60寿辰之际,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39]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徐特立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他经常热情地鼓励青年报考师范学校。1959年仲夏的一个傍晚,他刚刚病愈,就亲切地接待了一群报考师范的高中毕业生。他充分地肯定并高度评价了他们的这一举动,明确指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40]

徐特立关于教师修养的论述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1。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徐特立认为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是教师为人民服务的体现。他对教师说:“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了。”[41]

徐特立还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决定了他应该是一个先进分子,而且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并一再强**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42]“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43]。

2。热爱学生

徐特立曾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特有情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徐特立关心学生,热爱学生,除了关心学生饮食起居,使他们吃饱、穿暖、睡好,以充沛的精力搞好学习外,还特别注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44]

教师热爱学生就要有民主的作风,要对犯错误的学生采取耐心地说服教育的方法。针对学校里还存在着打骂和体罚学生的现象,他曾严肃地指出:“在人民民主国家的小学校里,还存在着体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是与人民民主制度对立的问题,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不相容的问题。”[45]

他认为在劳动大众掌握政权的时代,“教师和学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关系,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叫做‘教学半’或‘教学相长’,在教和学当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利益,都获得进步。这是新的师生关系的问题”[46]。徐特立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从不打骂他们。他采取表扬、批评、说服、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使其自觉纠正缺点和错误。

1925年至1927年,徐老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时,曾在学生自修室通往饭厅的走廊上,专设一块黑板,发现学生有什么优点,就写诗表扬,发现学生有缺点错误,也写诗批评。这些诗总称《校中百咏》。徐老用诗歌的形式,委婉而充满热情的语言,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违纪现象,进行分析,语重心长,情理相融。这种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开导,效果很好。如夜深人静,而有些同学走路却足声很重,有的还大声嬉笑,影响别人休息。针对这一现象,徐老写道:“脚尖踏地缓缓行,深恐眠人受我惊。为何同学不相惜,不出嘻声即足声?”[47]

3。教书育人

徐特立认为,新中国的教育任务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实际能力的各种合格人才。要培养合格的人才,教师就必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帮助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学习上全面进步和提高作为自己的天职。1951年,徐特立就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就是说除了教学问以外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则是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48]1959年,他又一次强调指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49]

4。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徐特立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他的知识结构以广博见长,除了因为掉了两颗门牙、唱歌不方便而不教音乐课之外,学校的任何一门课他都能够教,而且都受学生欢迎。所以他威信高、号召力强。在管理学校的时候,他不太担心偶尔没有教员进课堂,因为自己随时可以顶替。由于他门门课都在行,教员上课也随便不得,这对保证教员的教育质量大有好处。

为了办好学校,徐特立把以身作则的感召力发挥到了极致,使他管理学校举重若轻。徐特立不但以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师生的钦佩,而且率先吃苦,带头尊重人才。比如,别的教师扔掉的粉笔头,他又捡起来用,口袋里经常装得鼓鼓囊囊的,自己的一切用度比一般老师都要差。所以,当他号召大家勤俭节约,支援学校,为学校解难时,人们都乐于接受。

(二)不断钻研业务,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徐特立还很关心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知识积累,要求大家虚心学习,互相批评,提倡学术自由。他认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也是无止境的。“某级学校可以学到毕业,学习却没有毕业,做到老学到老。只有进了棺材才算毕业”[50]。1963年,徐特立在《给湖南省幼儿师范学校的一封信》中指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徐特立特别强调要学习教育科学,在同报考师范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谈话时指出:“一个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老师,教起书来总要比较好些。”[51]

徐特立还强**师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为社会多作贡献。他认为锻炼身体要做到见缝插针,“走路、爬山、游泳都是锻炼之法”[52]。徐特立在57岁时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80多岁时还登上了香山的险峰——鬼见愁。正是因为有了一副健康的身体,他才能在教育岗位上工作长达70余年之久。

[1]蔡剑英、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06页。

[2]蔡剑英、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今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06页。

[3]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18页。

[4]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0页。

[5]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21页。

[6]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2页。

[7]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21页。

[8]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4页。

[9]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59页。

[10]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87页。

[1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16页。

[1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471页。

[1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28页。

[1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576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