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107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获得有效问卷1002份。
2。数据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NVivo8。0和SPSS18。0两种统计软件分别分析收集到的质性和量化数据。
(1)质性研究数据的分析
麦斯威尔(Maxwell)指出,质性研究最常见的问题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分离。这一问题对本研究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本研究而言,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的大量直观印象、图片资料和文本材料虽然没有让其进入行文中,然而它们对理解和分析本研究是不无裨益的。对于通过访谈和其他途径收集到的大量质性数据,本研究避繁就简,主要是用NVivo8。0软件进行内容分析。首先,将所有访谈录音全部转译成文本资料,并对这些质性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其次,对数据进行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根据资料类别的形态和资料的种类进行归类,旨在从更概括、更直观的角度掌握数据的全貌。本研究中的编码主要分为背景编码、过程编码、事件编码和关系编码。最后,对质性数据进行内容分析。相关数据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①完成对所有被访者的编码。研究者对所有访谈对象的相关研究资料逐一分析。对单个访谈对象的分析旨在对每一个访谈对象有一个整体的、大概的了解和把握。本研究主要是对每一位被访者的个人背景信息、访谈内容、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对研究者当时研究笔记的仔细研读,尽可能地归纳出相关的主题。然后根据归纳出的子分类对每一个访谈对象进行独立编码,并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以便进一步分析时进行分类。例如,对其中一位被访者的笔录材料分析如下。
表1。3笔录材料编码(摘录)
②对编码进行组织。我主要关注每一位被访者所描述的关键事件产生的时间、情境、主题、影响等,并分析了对于不同年龄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对关键事件的筛选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何异同等。相关的研究发现融入了问卷的编制及后续章节的相关分析中。
③对所有被访者进行整体分析。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进行研究。但是,也会在需要的时候回到原始研究资料,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分析,本研究才得以将关键事件的发生时间、场合和主题进行归类。下表显示了对研究对象的编码方法。
表1。4编码归类(摘录)
(2)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研究数据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对被试的性别、教龄、所属学校类型等与关键事件和反思水平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而言,主要采用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以及逻辑回归等方法对问卷的结构、教师专业发展中关键事件的差异性、影响因素、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预测力进行检验、验证和比较。
(五)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研究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研究修养,与资助者、论文指导者、研究伙伴、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与学术界同仁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撰写和公布研究成果的行为等。尤其是在涉及以人为对象的质性研究时,研究者在选择基本的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理解和诠释时,伦理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关于研究伦理的问题,佛兰凯尔(Frankel)与沃兰(Wallen)认为[5]:(1)研究者要避免研究本身对参与研究者的身体或心理包含潜在的危险;(2)确保研究资料的隐秘性。除研究者本身或少数研究助理之外,收集来的个别研究数据不得让其他人悉知。具体保密做法包括使用代号、匿名回答等;(3)隐瞒行为的顾虑。虽然许多研究必须事先隐瞒才能进行,但是研究者应该尽可能避免采用这种方式。如果无法避免,则须考虑是否具有科学与教育价值,并在事后说明与补救。
凯瑞斯麦(Creswell)则从参与研究者的权利、收集资料、研究场域、研究发现与研究报告等方面对研究者的专业伦理进行了阐述。包括:(1)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研究对象有权利了解研究目的、预期结果与社会价值;也有权拒绝参与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应该得到保密;研究者不能利诱他人参与研究;研究对象有权要求从研究中获得学术或实物的回报。(2)避免伤害研究对象的身心。收集资料时,要为资料提供者保密。在质性研究方面,要特别注意使用代码、多使用团体分析、事先征得参与者的同意、说明研究目的、不隐瞒研究事实、准确描述研究发现与研究情境、把对研究场域与对象的干扰降到最小。(3)尊重研究场域。研究者要尊重研究进行的场域,包括事先征得同意、对研究场域的干扰降至最低,秉持“是实不是主”的态度。(4)完整与诚实报道研究结果。研究者也要尊重研究报告的读者,包括不篡改资料、对提供资料者给予必要的尊重(如详细注明资料来源)、不过度使用专有名词或术语。[6]
本研究作为一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一线的专任教师,因此对研究伦理问题的关注也显得很有必要。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伦理关照主要体现在:(1)尊重。在研究中尊重研究对象的意愿和知情权。在研究开始之前先向研究对象简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如何使用所获得的数据,经对方同意之后才开始研究,这有利于打消研究对象的顾虑。所有深度访谈的内容和跟踪访谈都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并承诺他们可以中途退出。事实上,他们都非常配合,并无中途退出的。(2)保密。为保护研究对象的个人隐私,我们对研究数据进行匿名编码。访谈中的关键事件如果涉及个人或学校的隐私,一律隐去。如果实在不能隐去,即使是非常有力的内容,也仅作为研究参考,坚决不在研究报告中出现。(3)少干扰。尽量减少对研究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干扰。在调研的时间安排上尽量迁就对方的时间表,坚决不给学校和教师增添不必要的麻烦。(4)真实。尽可能悬置个人观点,力求客观、准确地使用数据。对于研究中出现的与已知理论不符的结论,尽可能地从多种渠道进一步深挖、求证,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现事实。当然,由于是在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开展的调研活动,加上空间距离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些顾及不到的地方,比如,研究对象遵从上级的要求参与研究,在时间上也会尽量给我们提供便利等。
(六)研究的难点
第一,相关理论的缺失将增加访谈和问卷编制中问题设计的难度。由于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国外的研究也不是很多,因而对其概念的界定以及前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对本研究来说就是一个挑战。研究用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的问题是建立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的,在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需要极其慎重地来进行问题设计。
第二,对关键事件理解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调查的可靠性。在前期对有关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部分教师难以理解其专业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关键事件,出现了不少以生活事件来代替教育事件的叙事。显然,本文中涉及的关键事件主要指教育事件。教师用生活事件来代替教育事件的倾向折射出了另一个可能,即一些教师可能在专业成长中还没有遭遇到关键事件,或者即使遭遇了关键事件,教师并没有抓住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所以,对这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然存在反馈信息失真的风险。
第三,关键事件在问卷调查中的界定。目前,在理论上对关键事件的界定还很不完善。在问卷调查中,如何让接受调查的教师理解关键事件的内涵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对关键事件的界定既要符合关键事件的理论内涵,又要通俗易懂,让教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
[1]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根据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书整理。
[3]课题主持人为刘芳,课题批准号为:DMAO60188。
[4]L。R。Gay。(1996)EdualResearpetenciesforAnalysisandAppli(fiftheditioic。109-131。
[5]Frankel,J。R,&Wallen,N。(1996)HowtoDesigeResearEdu(thethirdedition)。NewYraw-Hill。
[6]Creswell,J。W。(2002)EdualResearing,gaing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ResearewJersey: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