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剩下十个人,我就是第十名,
如果只剩下一个,我就是那最后一人!”
材料二
1859年拿破仑三世大赦天下、雨果有机会回来时所说的话。
“我忠于对自己良心许下的诺言,誓与自由流亡到底。自由回国之日,才是我回国之时。”
——柳鸣九主编《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两段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雨果为争取自由、民主而坚持斗争到底的决心非常强烈。这体现出雨果的另外一面,他是一个勇敢的斗士。
——★雨果1870年回到巴黎——爱国的志士
那么雨果后来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1870年。当时普法战争爆发,国家陷于危难,巴黎公社革命也爆发了,雨果回来了,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他发表演说:“你们一小时的欢迎,就是我二十年流亡生活的报酬。”
1870年,你们算一下,雨果多大年纪了?——68岁。68岁的高龄,他写了《告德国人民书》,“德国民众们!倘若你们一意孤行,那好吧……巴黎将在你们的枪林弹雨下奋起自卫。至于我,一个老人,我将赤手空拳留在巴黎。我喜欢和受苦受难的法国人民站在一起。”[11]68岁的高龄,他捐款捐物,甚至还捐了两门大炮,其中一门就叫“雨果号”。68岁的高龄,他参加了国民自卫军,他要当战士。这些体现出雨果怎样的情怀?——非常爱国,是一个爱国的志士。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人道主义卫士
图5雨果手稿
图文:1861年雨果手稿《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抢,一个烧……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终有一天,解放了、涤**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抢来之物归还给遭受掠夺的中国。”[12]他是一个法国人,大家首先从史料的角度来说说这个材料有什么意义?如果法国人想推掉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责任,能推掉吗?——不能。这是来自法国自己的证据,是珍贵的史料。
实际上雨果关注中国仅仅是他关注当时世界风云的一个表现,1862年,法军入侵墨西哥的时候,雨果写信给墨西哥人民,希望墨西哥人民起来反抗,反抗法国侵略者。所以,雨果不仅是一位爱国者,还是一位人道主义卫士。
当然这些事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大家应该能感受到雨果强烈的人格魅力,希望大家课后多去了解这个人物。
3。现实主义文学——英国狄更斯
雨果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其实在19世纪还有一批非常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人物有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小仲马、马克·吐温、果戈理等。其中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家狄更斯有哪些代表作呢?——《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等,都集中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真实、理性、揭露、批判。
第四板块:用心灵感受的19世纪
(认识19世纪的时代特征,理解大师及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充满信念的时代,这是充满置疑的时代;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充满沮丧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
这段话是不是充满了矛盾呢?经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19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你觉得这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师的人生,他们的作品和这个时代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交流);矛盾交织;变革的时代;革命是主旋律;涌现很多大师、很多爱国人士;对自由的渴望、对社会的关注;看到了希望,人民在奋斗……
相信大家对19世纪都有自己的理解。人民斗争、追求自由是19世纪的特征,大师们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而这些也永远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财富。
最后让我们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让我的作品永生,而我自己消失吧!”也许这就是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最大的魅力所在。
谢谢大家!
[1]朱伯雄:《外国美术名作欣赏》,15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朱伯雄:《外国美术名作欣赏》,139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6]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7]柳鸣九主编:《法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雨果:《巴黎圣母院·导读》,南京,译林出版社,1995。
[9]同上书。
[10]雨果:《悲惨世界·序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1]柳鸣九主编:《法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2]同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