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能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回答)
师:斯托夫人在书中讲述了一位善良厚道、逆来顺受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悲惨故事。当人们读到女奴伊丽莎(Eliza)抱着儿子跳入满是冰块的河流,逃向北方的时候,以及读到汤姆叔叔被活活打死前的遗言的时候,心都要碎了。
这部小说出版后大受欢迎,出版的第一年就销售了30万本之多。许多人在它的影响下成为了废奴主义者。而南方贫苦白人约翰·布朗的起义更是把废奴运动推到了顶点。1859年,约翰·布朗带领包括他3个儿子在内的22人进行武装起义。终因力量太悬殊,被奴隶主镇压下去,布朗被俘,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我……现在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美国诗人爱默生认为他的死将“使绞架变得与十字架一样光荣”。
如果奴隶制仅仅导致了道德尴尬和经济差异的话,也许还不至于最终酿成内战的后果。可问题是,奴隶制还深刻影响着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的参议院议员每州2名,众议院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
师:这种规定造成了谁控制的州的数量越多,拥有的人口越多,谁就能在国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们看看南方的人口统计(出示表格),这张统计表反映了南方人口的变化趋势如何?
生:越来越少了。
表1美国南方18—19世纪人口及众议院占全国比例统计表
师:这会导致什么政治后果?
生:南方逐步丧失了对众议院的控制权。
师:南方既然在众议院的力量越来越弱了,就会把目光投入到哪里以达到在国会中的力量平衡呢?
生:参议院。
师:于是,南方希望在美国新的领土上增加更多的蓄奴州。当1859年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林肯宣称:“我们必须防止奴隶制的扩展,我们必须防止非洲奴隶贸易的死灰复燃”时,南方听到之后会有什么感觉?
生:感到失望和愤怒。
师:所以,在林肯所获得的近200万张选票中竟然没有一张来自南方。虽然后来,林肯总统在就职宣誓中郑重其事地保证不会废除已经存在的奴隶制,但南方奴隶主依然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林肯只是在运用一种“拥抱我们只不过是为了闷死我们”的策略,于是铁了心地要分裂出去。
1861年,就在林肯就职之前,南卡罗来纳等7个州发动叛乱,宣布独立,成立了分裂政府,并攻占了联邦军的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爆发了。之后,南方又有4个州参加叛乱。让我们看看南北双方当时的实力(出示表格)。
师:根据这张表,大家觉得战争形势应该对谁更有利呢?
学:对北方有利。
师:可实际情况却是:战争初期北方失利!据记载,从首都华盛顿的白宫窗口已经可以看见南方叛军的旗帜。华盛顿危急,美国危急啊!战况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分析,有人说,战争初期,北方失利,这既意外,又不意外。对于这种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表2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实力对比表
生:(回答)
师: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除了实力外,还有什么呢?
生:军事准备、军事人才、战略战术等。
师:要取得战争胜利,战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1861年,林肯在总统就职仪式上说道:“我完全无意对已经存在奴隶制的各州的这一制度,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涉。我深信我根本没有合法权利那样做,而且我无此意图。”“决定内战这个重大问题的是你们,我的心怀不满的同胞们,而并非决定于我。政府决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当侵略者,就不会发生冲突。”由此你觉得林肯会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吗?
生:林肯总统一直希望避免内战爆发,军事准备自然就不充分了。
师:有人批评林肯,认为就是他的这种妥协思想导致北方准备不足而失利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个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林肯总统,你会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并主动进攻南方吗?
生:发动战争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作为总统,首要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避免战争祸害人民。而且后发制人,使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