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合作式教学策略 > 三五因素理论5(第1页)

三五因素理论5(第1页)

三、五因素理论[5]

虽然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大都有着自己对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的认识,但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看,大家比较公认的理论当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兄弟提出的五因素理论。现予以简要介绍。

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5个,即积极互赖(positive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face-to-faotiveiion)、个体责任(individualatability)、人际和小组技能(interpersonalandsmallgroupskills)和小组自评(gr)。将这些要素系统地组合在小组学习的情境中,有助于保证合作学习的努力,并能使合作学习的有序实施取得长期的成功。

(一)积极互赖

约翰逊等人认为,构成合作学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积极互赖。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们有两个责任:一是学会所布置的材料;二是确保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学会所布置的材料。这两项责任的技术术语就称为积极互赖。

在足球比赛中,四分卫(在进攻时指挥球队的队员)的传球与接球队员的接球是积极地相互依赖的。此时,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成功为依据。一个球员不可能离开其他队员的帮助而取得成功。他们“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法国剧作家、小说家大仲马(Dumas,A。)曾说过一句名言:“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我国也有句名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以这些名言来概括积极互赖是较为直接和恰当的。

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积极互赖指的就是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用约翰逊等人的话来讲:“积极互赖存在于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小组组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6]因此,小组目标和任务都得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设计,以使他们相信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沉浮与共”“同生死共患难”。

要使学生获得积极互赖,简单地将他们分组、告诉他们在一起活动,这不一定完全奏效。在一个小组中,有许多方式可用于积极互赖的构建。

1.积极的目标互赖

为了使学生们理解他们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并且关注彼此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小组目标,如“学会布置的材料并确保所有小组成员也学会这些材料”。小组目标通常就是一堂课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积极的奖励互赖

当小组达成了它的目标时,所有的成员都能得到同样的奖励。例如,当所有的小组成员在一次测验中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上,那么,每一个学生可以得到1分的奖励。又如,如果全组项目完成得令人满意,那么,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获得额外的休息时间或一枚五星等奖励。积极的奖励互赖打破了小组由好学生包揽一切或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格局,可以推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奖励的选择和运用主要取决于一种奖励是否对学生具有鼓励作用以及教师对待奖励所持的观点和态度。研究认为,对小组努力和成功的常规奖励和庆祝活动能够提高合作的质量。

3。积极的角色互赖

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

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

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观察员: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

上述这些角色对于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来讲十分重要。

4。积极的资料互赖

使每个小组成员只占有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资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由此可以达到积极的资料互赖。在小组成员分工的基础上,最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也就是说,要完成小组任务,达成小组目标,小组成员还必须将个人占有的资料合并在一起,还原为一份完整的资料。通过有限制地发放小组活动所需要的资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积极互赖产生促进性的互动。促进性的互动是指学生们相互鼓励和彼此支持,为取得良好成绩、完成任务、得到结论等而付出努力。尽管积极互赖对教育结果具有一定影响,但由社会能力、心理调适和积极的内在关系所推动的个体间的积极互动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合作课堂中的积极互动通常表现为:个体彼此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交流所需的信息和资料,以更有效地处理和加工信息;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继起的作业;对彼此得出的结论和推理进行质疑,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支持为取得双方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影响小组成员为达成小组目标所做的努力;能以信任和值得信任的方式进行活动;有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努力的动机;保持一种适度的焦虑和心理压力,等等。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由此促进彼此学业成绩的提升。从本质上讲,积极互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是由于积极互赖所激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言语交流,才使得教育的结果发生某种变化。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并对彼此为学习而做出的努力给予赞扬。

约翰逊等人认为,课堂上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可以产生许多教育效果。第一,一些重要的认知活动和人际动力只有在学生们彼此解释他们是如何得出问题的结论时才会产生。这些活动包括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口头解释,讨论所学概念的性质,将自己的知识教给小组的其他成员以及阐明现有知识是如何与已有知识相关联的,等等。第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能产生多种社会影响与规范。通过互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出现了,学生们对同伴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影响彼此的推理与结论等。第三,其他小组成员语言与非语言的反应可以对学生彼此的学习表现提供重要的反馈。第四,为同伴敦促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第五,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们彼此获得了解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为使面对面和积极性互动富有成效,专家们建议,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有关小组规模与合作学习效果的研究证明:“3~4人的小组较大组更为有效。”[7]

(三)个体责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