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科研伦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通过理解“科研”的内涵,继而深入理解“科研伦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科研伦理
(一)什么是科研
什么是科学研究?广义而言,科学研究并非什么神秘之物,也并非是那些高不可攀的科学家们的专利。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研究:遇到某个问题或困境时,我们就会去搜集资料、解决难题。
难题:需要福特公司野马型汽车(1965年生产)用的汽缸床垫片。
研究:打电话给汽车零件商,或上网查询哪里有货存。
难题:想知道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出生地。
研究:去图书馆查阅名人辞典,或到Google网站里在5000多万份有关乔丹的资料中去挑选。
难题:想知道更多关于新品种热带鱼的新发现。
研究:上网搜集报纸或杂志里的相关文章[1]。
当然,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研究往往是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所以,反思意识是使日常研究提升为科学研究的第一个条件。其次,除了反思意识之外,作为科学研究,我们还必须把我们所从事的从难题到难题解决的过程用书面语言记录下来,成为一则可供阅读的研究文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对资料或相关研究的尊重。二是在形成研究文本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其他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避免局限在当下的意见,将井底之蛙式的日常经验或傻瓜般的道听途说予以纠正。三是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可供阅读、参考的研究文本,成为其他研究的资料,避免重复研究。四是把研究过程写下来,往往会获得更多更为清晰的新观点,研究文本的呈现过程实际上就是把研究思维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促使原有的资料、结论发生进一步的整合,往往可以形成更为清晰的新的观点。
因此,所谓科学研究,就是从难题、困境的发现出发,提出科学假设,经过资料的收集、梳理、分析比较、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得出结论,从而获得对难题、困境的认知,并解决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该过程要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以供其他研究者阅读。实际上,科学研究与杜威所阐释的“问题解决五步法”异曲同工,在杜威看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五个步骤:
第一,意识到难题或困境究竟是什么;
第二,识别出研究问题并划定研究问题的清晰边界;
第三,搜集材料并对之整理,提出假设;
第四,接受和拒绝假设;
第五,形成和评价结论。
简而言之,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问题探究、解决及其成果呈现的过程。然而,这仅仅是从技术层面来理解的科学研究。若仅限于此层面,科学研究的内涵很容易被窄化,仅被视为静态孤立的问题探究、解决的技术过程,而事实并非如此。对科学研究的概念内涵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澄清。
无论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还是对研究成果的呈现过程,都不仅把我们与那些即将使用我们的研究成果的人联系起来,而且也把我们与那些使用其他研究的人联系起来。而且通过这些人,更把我们与原始资料所用到的研究联系起来。因此,科学研究并非单单是一个静态、孤立的问题探究并解决的技术过程,科学研究几乎对社会的每个方面都非常重要。科学研究过程会牵涉一个广泛的社会网络,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网络是社会基本构造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科学研究过程必须对这个相互关系网络内的成员负有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就此意义而言,科学研究过程具备很强的社会道德属性,必须处理相关的伦理关系、遵守合乎道德的学术规范,即遵守必要的科研伦理。
(二)什么是科研伦理和教育科研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