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69页,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7]庞朴:《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69页,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8]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5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9][美]约·奈斯比特、帕·阿博顿妮:《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的十个新趋向》,周学恩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10]见《光明日报》,1995-08-02。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3。
[12]袁振国:《教育改革论》,127~130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14][美]菲力浦·孔布斯:《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赵宝恒、李环等译,12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5]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3卷,250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16]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6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7]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6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8]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6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9]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0]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2]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2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5]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6]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7][美]约翰·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等编译,10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8]瞿葆奎:《曹孚教育论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69。
[29][美]约翰·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等编译,15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0]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3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69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2卷,84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33]顾明远:《论教育的传统与变革》,载《中国社会科学》,1987(4)。
[34][美]理査德·D。范斯科德、理查德·J。克拉夫特、约翰·D。哈斯:《美国教育基础——社会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译,33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5]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美国、苏联、日本、法国、英国1986—1988年期间教育改革文件和报告选编》,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6]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美国、苏联、日本、法国、英国1986—1988年期间教育改革文件和报告选编》,83~8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