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转型发展研究 > 第十四章 如何理解教师教育大学化(第2页)

第十四章 如何理解教师教育大学化(第2页)

教师教育大学化还必须处理教育学院制度内的学术倾向与专业倾向之间的关系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教育学院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个从单一功能,即单纯培养教师的功能向多元化功能变革的过程,这种多元化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学院从属于大学的制度安排和功能,要承担研究、教学和服务的多元化功能;另一方面要实现从单一的教师培养转向学校管理者、学校咨询者(selor)、学校心理学家、特殊教育者以及学校教师的多元化培养。多元化功能的教育学院导致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倾向与以研究为导向的学术倾向之间的紧张关系,严重的是,教育学院屈从于大学的研究功能致使教育学院的教授重研究轻专业和实践,最终导致了教育学院内部的专业与学术之间的严重分离。如果在我国要实施教师教育大学化战略,那么教育学院建制恰恰与发达国家相反,它是由研究为主的教育系和教育研究所的制度向多元化,并且以教师教育新建制的学院转化。这种转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与发达国家的问题是相似的,它要处理教育学院内的学术倾向与专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教师教育制度的顺利转轨,显然要重视教师教育内在结构的建制,如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师教育者角色的认定、招生制度和实习制度的建立、教师研究体系的建立等。

长期困扰国际教师教育学界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当中这个问题理应得到重视。这里要讨论的问题主要是理论与实践平衡当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从时间上来看,各国情况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在教师教育大学化已经开展的国家或地区,教学实践的时间比较长。我们从下表的比较可以看出来。

表教学实践的长度[5]

续表

从空间上来看,为了解决教师教育的实践与理论平衡的矛盾,美国的霍尔姆斯报告引发创建了学校为本与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空间模式,在美国称之为“专业发展学校”。在英国出现了“校本教师教育”。对于我国教师教育而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打破原有的教师教育空间,一方面需要真正处理好大学与附属实验学校之间的关系,把教师教育纳入到学校管理当中;另一方面应当寻求大学与学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的途径与方式。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进程中还必须处理好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之间、教育学院的教授与文理学院的教授之间、教师教育者与教育理论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中,教育学院在大学的学院和系结构中的地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平凡的经历。在美国,在教师教育的制度上,从最早的师范学校到教师学院再到教育学院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历史,是一部争取专业自主、获得学科地位的斗争史。教育学院虽然已经在专业性和学科性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但它在大学中的从属地位一直没有摆脱。与此相关的是,教育学院教授与文理学院教授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有时甚至还有斗争;在教师教育者与教育理论家之间的关系虽然是教育学院内部关系,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教育理论家往往把持着教育学院以及教育研究整个科层制结构中的中心地位,而教师教育者却被边缘化,因为他们没有更多机会来进行教育研究。

教育学院内部教育的专业实践者,或称教师教育者与教育学者、或称教育理论家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在美国,他们之间的分野始于1934年,当时哥伦比亚大学为了与哈佛大学的Ed。D。专业取得一致。其教师学院也设置了Ed。D。。在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为了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Ph。D。专业相互竞争,设置了获得Ed。D。(教育博士)的教育专业。虽然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博士项目的学生选修相同的课程,但这开始了教育的专业实践者与教育学者之间的界限,而这种界限最终演变成了教师教育的教授资格与教育学教授资格之间的激烈争论。因此,在我国教师教育大学化制度建立过程中,是否也会出现这种争论的局面还有待时日。但不可回避的是,教师教育者与教育理论家之间必须面对相互之间的分歧,求同存异,共同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知识。本质上,教师教育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

教师教育大学化与教师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引人注意。可以肯定地说,教师教育大学化有助于推动教师教育的研究。事实证明,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如果没有研究会是什么结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教育学院不至于沦落为真正的二流学院或二等公民就必须在教师教育研究上追求科学精神,为了获得科学的尊严和学术尊重,教育学院应把研究作为突破的重点。事实上,教育学院在大学文化里必须走研究之路,只有研究才可能使教师教育的学术和专业相得益彰,也只有研究才可能培养出研究型的教师。当未来教师在大学研究文化中不仅可以享受研究的精神,而且可以体验到研究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时,才会把未来的教学事业当做一项研究事业,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还表明,教育学院的专家和教授应该是具有中小学实际教学经验的、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知识或实践知识背景的教师。从学院到学院的教育学院的专家和教授来源确实无法产生出色的教师教育专家。没有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教师培养体系是无法使中小学教师进入到大学体系当中的。

教师教育大学化还必须正确处理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教师教育大学化并不意味着教师教育仅囿于大学的空间来进行。经验证明,大学进行教师教育须臾离不开中小学,美国80年代后期以来之所以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是因为大学的教师教育需要有中小学“现场”经验(fieldexperience),它需要中小学的“临床”实验,这是由教师教育专业特征决定的。因此凡是进行教师教育的大学都需要建立与中小学的教师培养合作关系。看来,教师教育大学化需要中小学。

但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大学化可以使大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这也是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美国的大学研究者常常会考虑一个中国大学研究者很少研究的问题:大学如何服务于中小学?“探讨大学与学校教师培养之间的边界本身就是更大范围地分析‘高等教育’、‘大学的国家观念’、‘国家的威权’、‘公立学校教育的模式’、社会的结构以及赋予教师在社会中的作用等问题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部分。”[6]有的美国大学研究者甚至认为一半的美国大学是因为培养中小学教师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历史认识饶有趣味,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大学把服务于中小学作为它们的一个重要使命,尽管各个大学在实现这个使命的时间和方式上各有不同。当然美国大学把中小学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还有一种强大的公共哲学在起作用。由于美国的大学是在公共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大学的使命为公共需要服务成为大学体现公共哲学的最大特点。公立大学的核心在于致力于公共制度和解决公共问题。至少国会1862年建立赠地学院背后的目的就是这样的。世纪转折的进步主义时代,像杜威、亚当斯(JaneAddams)同样表达这种希望,大学应当致力于理性和研究以改善人类的环境。这种公共哲学已经成为美国丰厚的遗产,它连接着知识分子和公立大学的公共使命。

在教师教育方面,由于美国的公立学校不断发展,公立学校对教师教育提出的需要也不断提高,因而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大学也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目标。而本身极具公共性的、或具有公益性的师范学校在公立学校需求的不断刺激下也不断地进行制度转变,也就是师范学校向教师学院、州立学院和公立大学的制度转变。

以公共哲学为基础的大学制度要体现它的公共价值观念和公益(publicgood),这种公益就是“改善人类环境的理性和研究”。创建赠地学院和大学是创建“人民的和为人民”的中学后制度的途径。这种公共哲学在187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DaGilman开幕讲话中得以充分表达:“这是加利福尼亚大学……这个州的大学。它必须适合于这个州的人民……这个新社会的需要以及它们未开发的资源。它不是……私人个体。它是人民的和为人民的……与他们的智慧和道德福祉构成了最紧密的和最高尚的联系。它开启了向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大门。”[7]

中国大学长期以来缺乏思考大学如何服务于中小学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大学缺乏与中小学的联系,大学从未直接服务于对国家如此重要的、范围广泛的中小学。大学为所有领域服务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难道这里不应包括中小学吗?而服务于中小学不也是为自己输送优质后备人才的最佳选择吗?

另外,重要的是,一旦大学参与教师教育领域,那么在建立大学内部教育学院制度的时候,在进行学生教师进行实习的时候,可以把中国最大范围的大学文化带到全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大学化可以通过学生教师的实习制度向中小学传递大学文化,因此中小学生可以直接接触所传递的大学文化,从而可以激发中小学生追求更高知识领域和完美人生的想象力。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文化,不同大学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大学文化气质,大学文化中最重要的研究文化可以带给中小学教师研究意识,这对整体提高中小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JohnB。Thomas,ed。,BritishUeacherEdu:aturyofdon:TheFalmerPress,199e,MichelLemosse,LynnPaine&MichaelSedlak,TheUheTeachers:FraedStates,England,TriangleBooks,1994。JandRichardSmith,eds。,TheRoleofHigherEduIraining,London:KoganPage,1996。RobertA。Roth,ed。,TheRoleoftheUyiioheFalmerPress,1999。

[2]朱旭东。教师教育大学化:何为?为何?[N]。科学时报·大学周刊,2002-9-23;应当实施教师教育大学化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3]HabermanmMartinaeacherEdudtheProfessionofTeag,Berkeley,Calif。:MPublishingCorporation,1971,p。51。

[4]Ducharme,E。R。,“CharacteristicsofTeacherEduLorinW。AernationalEeadTeacherEduon,1995,pp。531-534。

[5]Morris,Paul&Williamson,JohionintheAsia-PacifieressaheTaylroup,2000,p。267。

[6]HarryJudge,MichelLemosse,LynnPaine&MichaelSedlak,TheUheTeaitedStates,England,TriangleBooks,1994,p。241。

[7]Gilman,D。auguralAddress。Berkeley:Uyofia,187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