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教育转型研究报告 > 第十八章 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第2页)

第十八章 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三种模式及启示(第2页)

澳大利亚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教师掌握学术性、职业性、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四张通行证,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6]

最近,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又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教师”动议,认为教师是创造澳大利亚美好未来的关键。为此,联邦政府今后3年将提供8000万澳元用以支持此动议的实施。其中用7400万澳元支持教师提高质量,用150万澳元支持学校领导提高质量,用200万澳元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此外,尽快划拨3000万澳元支持教师实现提高质量的战略目标。“面向21世纪的教师”动议的总体措施,将在“教师质量项目”下,促使许多教师更新技能,进一步完善自我,迎接信息社会和高技术环境的挑战。[7]这也成了各州重视教师标准制定的根本原因与动力。

从中国香港的情形看,自1992年教育统筹委员会(教统会)第五号报告书以“教师专业”为主题,刻画长达15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发展蓝图以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对提高教师标准(尤其是种种考核标准)在一线中小学教师中也有一些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虽屡屡提及,但直到2002年2月,才开始成立教师专业能力及在职专业发展专责小组,负责拟订《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专责小组所制定的《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草拟稿,于2003年3月获得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师训会)通过。架构内所描述的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所需的能力、技巧、知识及态度。为反映其广阔的涵盖面,《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由多层次的范畴、领域、分项及阶段描述组成。架构尽量顾及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同时,在结构上亦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

《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的内容主要环绕以下四个范畴,即教与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专业群体关系及服务,这基本涵盖了一般教师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每一个范畴下又各自分为四个领域。每个领域描述教师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每个领域亦包括多个分项,由此构成了香港教师专业标准的主体。

此外,与澳大利亚教师标准一样,《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也对每一条标准进行分专业阶段的描述,而且比澳大利亚更细致。每个领域皆有多个分项,而其中的阶段描述,列出教师在各专业阶段具代表性的专业能力。鉴于教师的个别能力有异,各专业阶段并非以教学年资区分,而是采用了“基本要求”、“力能胜任”、“卓越境界”等词来描述,从而标示出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并由左至右把专业能力的描述按成长先后顺序排列。

对于教师个人和学校而言,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的用途是发展性的。它可以说是一套参照工具,让教师能确定本身在专业阶梯达到哪个阶段,并有助其刻画出个人专业能力的轮廓。架构的设计亦方便学校从个人或机构层面探究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

这个理念架构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不是要求所有教师达到划一的水平,教师和学校应用这个理念架构时,应以一个广阔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个别教师可做专门发展或追求卓越;而学校需要具备不同才能及长处的教师。

四、对我国建立教师专业标准的启示

为了适应目前教师教育新的要求,制定中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在信息社会,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专业道德、专业训练等内涵都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负更大的责任、更主动全面地关心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审视我国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教师专业本身的特性或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的地位、作用,制定教师专业标准,以便保证教师专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第一,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外三种模式,构建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这些研究成果包括: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强**师专业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结合,强**师的知识是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反思;强**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与在职进修;重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与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师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注重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等。

第二,立足国情,注意地区差异性,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分级制度。在教师专业标准上应反映出地区差异,对不发达地区,在教师基本资格尚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应侧重强**师基本功训练和学科知识,而对于发达地区,应根据信息社会的要求,主动调整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总之,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的时代性特征,在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既要体现时代的要求,也要体现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可以采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的做法,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

第三,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在职进修,形成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经常性的在职进修是指教师在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之后,并在教学工作时仍能继续不断地参加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并借此增进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这对于具有待殊性的教师专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成为学习化社会的典范。教学研究与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能深入钻研,经常反省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创造性地主动寻求变化,从而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以及批判性思维,这也是适合教师这一专业特性的。

第四,在注重教师高尚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态度的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品格与适于教师的个性,这对于教学专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可以传授,技能可以训练,而教师的个性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却是后天难以获取的。正如一个教授不一定就是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一个博士也许难以胜任幼儿园教师一样。

第五,注重家校合作、学社融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家庭环境和社会的多种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具有与学生、同行、家长、监护人交流的技巧,并建立与社区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1]张贵新。发达国家中小学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0,(5)。

[2]邓金。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C]。学苑出版社1989。553。

[3]AdolesdYoungAdulthoodMathematicsStardardsforNationalBoardCertifiationalBoardforProfessioandards,November1996。

[4]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0-230、97。

[5]http:。tta。gov。ukassetstrainingqtsstandardsstandardsillustarated。pdf。

[6]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0-230、97。

[7]李振平。高质量师资营造美好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1-2-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