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研究的看法 >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诠释(第1页)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诠释(第1页)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诠释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禹克亮

目前很多受到关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主体上走向了另一个误区。比如很多模式强调“先学”。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曲解了“先学”的含义。(1)“先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自己学习,不能把先学变成“完全的自己学习”。课堂教学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两者较好地统一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2)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先学”应该是基于课堂的先学,而不是把大量的学习任务都放在课前,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3)“先学”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完全是“课前预习”。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立足于课堂中师生的共同发展,将“尝试、诊断、建构”等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不断尝试、诊断,进而建构的循环过程,较好地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于课堂教学之中,提炼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力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课堂的高效,减轻学生课后的过重作业负担,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概念与特征

1。“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尝试:试行;试验;试探。人从“牙牙学语”与人交流,到离开父母的怀抱“蹒跚学步”,都有明显的“尝试”过程。因此,“尝试”是学习的本质。在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在教师组织指导下针对尝试目标进行的探索活动就是尝试的过程。它既是教的方式,也是学的方式。

诊断:诊视而判断病情及其发展情况。原是医学领域的词,把它用到教育上来,就是要求教师客观地、科学地、准确地、辩证地、由表及里地找出课堂教学问题的症结,便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本课堂教学模式中,诊断既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现实存在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诊断。“诊断”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诊断”的功能是对学生尝试过程与结果的分析与判断,是为了找到帮助学生建构更准确的方向,做到“精讲”。诊断不是使所有被诊断者达到整齐划一的同一目标,而是使被诊断者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建构: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在本课堂教学模式中,“建构”是指学习是学生主体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社会已定义的知识和价值的共同建构。强调的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意义的建构。“建构”是前一阶段“尝试”“诊断”的目的,又是下一阶段“尝试”“诊断”的依据。学生通过尝试、诊断提升学习能力,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诊断的能力也会得以提高,教学方法会得到很大改善。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即是在“尝试、诊断、建构”思想指导下,为高效地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选择的教学活动结构。它立足于课堂,通过尝试、诊断、建构的循环,实现基于课堂的师生共同发展。

2。“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四个“主”,即“学生主体”“学生主动”“教师主导”“课堂为主”。

“学生主体”:在“尝试”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诊断”过程中,学生也是主体之一。学生的自我诊断,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学生主动”:与先讲后练的模式相比,在尝试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东西,没有经过教师的咀嚼,是新鲜的,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会刺激他们主动“尝鲜”,这样的主动性对尝试成功起到很大作用。在尝试中遇到障碍之后,教师的诊断分析与讲解,针对性很强,学生听讲甚至质疑一定是主动的。学生主动尝试、主动听讲、主动质疑这条主线的“终端”一定是主动发展。

“教师主导”:从尝试题的编制或尝试活动的组织,到收集信息分析诊断,再到针对性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展,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为主”:除了部分尝试活动在课前进行,大部分尝试、诊断以及解决学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或障碍,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这就突出了课堂的作用,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增加了课堂的“含金量”,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课外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来,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这四个“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作用。

二、结构流程和操作策略

课堂的物理空间虽小,内涵却包罗万象。培养目标、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发展等基础教育涉及的方方面面最终都能投射和聚焦于此。理念上的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仅仅是基于方向层面的思考。所以,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合理行动框架和适当方法的支撑,要有能说得出来的基本程序。没有行动框架,理念将成为浮云,没有基本程序,模式就无法推广。因此,我们制定了“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结构图(见下图),并对之作相关阐述。

“尝试—诊断—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结构图

1。学前诊断,制定教学目标

此处诊断的功能是确定学生的初始状态,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学生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诊断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生前一课时(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二是本节课学生“先学”的情况。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应做到:①三个不忘:不要忘记单元目标;不要忘记学段目标;不要忘记学科总目标。②三个贴近:贴近学生知识基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