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研究的看法 > 两类结构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第2页)

两类结构尝试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第2页)

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各小组派代表说说好吗?

第一组:我们小组认为,诗歌四个诗节分别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关键词,写出了作者“小时候”“长大后”“中年时”“老年时”,对母亲、新娘、大陆的思念。

师:嗯,你的回答很有条理,语言也很精练。其他小组对他的回答有什么补充吗?

第二组:我们小组认为,整首诗歌是以“我”的口吻来写的,全诗都是以“我在这头或外头……,……在那头或者那里”的形式来写的,主要写的是“我”对母亲、新娘、大陆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又因为“邮票”等的阻隔不能实现,作者和所思念的对象始终不能在一起,这给诗人内心带来了无限的哀愁,更能突出“愁”这个字。

师:为什么说“邮票”阻隔了诗人的思念呢?

二组生:因为“邮票”代表着诗人和母亲的分离,只能靠“邮票”来传递信息。

师:你们小组真是慧眼独具、联想丰富啊,了不起!你们能紧扣诗题“乡愁”中这个“愁”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来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三组:我们小组还有要补充的,我们认为“乡愁”是诗歌的一条主线,而这个“乡愁”都是由于作者漂泊不定的身世所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乡愁”情结,只不过作者的“乡愁”更加强烈,尤其是最后一个诗节,作者的“乡愁”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自己亲人的思念,而是上升到了对“大陆”的思念,我们从中看到了作者似乎在表达对命运的一种感慨。

师:你这个话很有深度,我们不妨再深入讨论一下,你认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会发生在今天我们在座的人身上吗?

三组生1:不会,因为我们今天信息传播得很快,交通也发达了,手机还有电脑很普及,想念家人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解决了。

师:还可以视频聊天(学生笑)!是啊,时代在变化,但总有一些人,远离故土,遥望家乡,“乡愁”是永恒不变的。还有很多像余光中先生一样旅居海外的游子,他们对“大陆”以及在“大陆”的亲人,翘首盼望,有什么可以慰藉他们的“乡愁”呢?

三组生2:那就要期盼祖国早日强大,让游子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组生3:让海峡两岸的人们可以自由往来。

师:是啊,40年前,余光中在台湾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最浓最切的“乡愁”,还是诗人心中对“大陆”的守望,“乡愁”既是思念亲人,更是思念家园。

片段三:总结提升聚焦意象。

师:刚才,我们主要讨论了“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两个问题,下面请大家说说,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的,也就是“怎样写”的。

生1:我认为是“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写景来烘托心中的“乡愁”。

生2:我认为是“象征”,诗中的“邮票”,还有“船票”,这些事物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它们象征了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回忆,它们代表了“乡愁”。

师:嗯,你讲的“代表”两个字很好,“乡愁”本来是一种情绪,比较抽象,现在通过“邮票”这些事物,把它具体化了。

生3:我认为是“反复”,从诗歌的句式上来看,诗人反复在强调“乡愁”,好像“乡愁”伴随着诗人的一生。

师:嗯,“反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生4:我觉得是“借代”,用“邮票”这些东西,借代诗人的生活经历。诗人的“乡愁”就浓缩在了小小的“邮票”上了。

师:嗯,你的感觉很敏锐,正所谓“一叶知秋”,诗人就是要有独到而敏锐的感觉。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乡愁》这首诗主要是借助一些特定的事物,如“邮票”“船票”等,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和情感,来营造诗意,表达情感,这些附着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具体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物,我们把它称之为“意象”。“意象”有描述性﹑比喻性﹑象征性的特点,你们刚才讲到的“象征”“借代”等都有这个意思。“意象”的主要作用是营造画面﹑渲染诗意﹑抒**感。

……

以上在指导朗读感知的过程中,渗透了较强的方法意识。例如,在概括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到了“找关键词句”法,还有紧扣“诗题”抓“诗眼”等方法,尊重文本,贴近文本,以读带议,梳理信息,围绕“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基本问题,真实有效地提炼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在“怎样写”的问题上,学生之间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是“借景抒情”,也有说“象征”或“反复”的,这其实都是对“意象”的朦胧认识。分歧所在,正是阅读探究的重点,也是阅读生成的焦点,在探究写法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体现了语文阅读知识概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品读”提供了方向。

·悟

学生深刻地感受“意象”这种写作手法带来的情感,理解这种写作手法的特征,初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技巧。

片段四:探究感悟,深化理解。

环节一:典型引路,概括方法。

师: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人心中绵绵不绝的“乡愁”。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请大家看看第一个“意象”——“邮票”,是怎样来表现诗人的“乡愁”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