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探究教育 > 尝试教学升华为尝试教育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第1页)

尝试教学升华为尝试教育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第1页)

尝试教学升华为尝试教育的客观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

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朱洪秋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曙光和春天,一批有志于教育实验、教育研究、教育改革的教育实践家应运而生,邱学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邱学华先生经过近30年的教育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创立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有影响力和包容性的尝试教学模式,并逐步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巨大财富。

一、尝试教学理论的突出特点

(一)中国当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实验

尝试教学从1960年开始酝酿,1980年开始正式启动实验研究,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实验。1956年,邱学华先生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深造,在如饥似渴的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几乎所有中外先进教育思想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反对满堂灌,反对注入式。从华东师大教育系毕业以后,邱学华先生开始在华东师大附小做实验,“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常州师范学校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提出“先练后讲”的思想并进行尝试实验;1983年10月,西安“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上出现“质疑风波”后,邱先生仍然锲而不舍,坚守他的尝试思想,继续进行他的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邱先生开始进行“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初步架构起尝试教学的理论框架;进入21世纪,已经年近80的邱先生继续在全国各地进行着他的尝试教学实验。

(二)中国当代影响最广的教学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扎根于教育教学第一线,并通过其独特的研究方式、培训方式、传播方式,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目前中国当代影响最为广泛的教育理论之一。从开始进行实验研究,到举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到组织全国尝试教学法研讨会;从一个班级实验开始,到一所学校进行实验,到一个地域进行推广;从小学数学实验研究,到小学各科实验研究,到中学各科实验研究……尝试教学理论已经影响到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已经有立项课题2000多个,研究队伍七八十万人,实验基地2400多个。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尝试教学学术年会已经持续举行了15届。

(三)中国当代包容性最强的教学流派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基础教育领域涌现出很多教学改革流派,尝试教学理论以其上位性、包容性、实效性而独树一帜。尝试教学理论以尝试为基本思想,以小学数学尝试教学为切入点,不断向小学各科拓展,不断向基础教育各学段延伸,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性。尝试教学理论以尝试成功说为理论基础,不排斥任何先进、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流派,广泛包容和吸纳目标教学、分层教学、愉快教学、合作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理论,成为中国当代包容性最强的教学流派。尝试教学理论也因此发展和派生出很多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流派、教学模式。

(四)中国当代最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理论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基础,更具有其现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作为尝试教学的核心思想,以程序性教学策略的独特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尝试教学理论的操作模式不仅有基本模式、灵活模式,还有整合模式,尝试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这就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包容性、灵活性、发展性所必然带来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尝试教育的理论架构

尝试教育理论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拓展和升华,是未来进行尝试教育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关系理论,初探尝试教育理论体系,并在以后的尝试教育实验研究、尝试教育实践探索、尝试教育总结反思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尝试教育与尝试教学

在教育领域的专业名词中,教育、教学是两个使用频度很高的词语,而且使用的内涵和外延有很大差异,为此,必须首先对这两个名词进行界定。教育是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培养过程。教育是教学的上位概念,包含教学的全部内容,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尝试教育和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运用于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后形成的两个专有名词,是尝试教育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尝试教育是运用尝试思想和策略,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尝试教学是尝试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运用尝试思想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培养过程。尝试教育是尝试教学的上位概念,包含尝试教学的全部内容,对尝试教学有指导作用。

由于我国学校教育是按照德育和教学两条主线开展教育工作的,所以,本文提出尝试德育的概念,以便与学校工作系统协调适应。尝试德育是指运用尝试教育的理论、思想和策略,开展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制教育的过程。尝试德育和尝试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并行且交互作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尝试德育和尝试教学共同构成学校尝试教育的主体。尝试教育是尝试教学和尝试德育的上位概念,包含尝试教学和尝试德育的全部内容,对尝试教学和尝试德育有指导作用。

(二)尝试教学理论的深化

尝试教学理论应将其在尝试德育论的渗透和向学科尝试教学论的演绎作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尝试德育论的渗透是在尝试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应该在尝试教学过程中继续坚持“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同时,探索尝试德育论指导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尝试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评价激励”、“展示激励”等人本因素介入后的叠加作用,以实现尝试德育和尝试教学的融合。

学科尝试教学论的演绎应该关注尝试教学过程中的学科差异,按照不同学科的学科思想和特点提出不同学科的尝试教学策略。比如“先学后教”在数学学科的具体表达为“先练后讲”,在其他学科有其他的表述。数学学科从尝试练习开始,语文学科可否从尝试阅读或者尝试写作开始,英语学科是否可以从尝试表达和尝试对话开始……依此类推,我们可以提出尝试语文教学、尝试数学教学、尝试外语教学、尝试科学教学、尝试社会教学、尝试艺术教学等学科尝试教学策略。

(三)尝试德育理论架构

尝试德育理论是尝试教学理论向德育领域拓展和升华的产物,尝试德育理论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等非智力因素。尝试德育理论是与尝试教学理论并行的理论,但在一定程度对尝试教学理论有指导价值,因而又是比较接近尝试教育理论的偏上位理论。

尝试德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应该是“尝试”,“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德育的基本策略仍然是“先学后教”,但是,可以根据德育的特点具体表述为“先行后知”,“先做后导”,并作为尝试德育的一个程序性策略。尝试德育应该凸显主体性和实践性。

尝试德育在向尝试教学渗透的同时,也应该像尝试教学向尝试学科教学演绎一样,提出不同德育路径下的尝试德育实施策略,以提高尝试德育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比如,我们可以提出尝试学科德育,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规范德育,关注行为习惯的养成;尝试班级德育,把班级交给学生;尝试活动德育,给学生多元平台;尝试实践德育,让学生走出校园;尝试主题德育,关注价值的形成;尝试形势德育,做到与时俱进,以上几个方面涵盖了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