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尝试教育是谁提出的 > 一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第1页)

一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第1页)

一、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20世纪50年代,我当小学教师时就已经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了,事实上“以学生为主”已经提了几十年了,为什么学生还“主”不起来呢,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我在华东师大附小就开始研究思考这个问题了,我发现毛病主要出在“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明白了,然后学生再练,似乎这是教师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先讲后练”的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已经处于被动的位置,哪能主动呢。当时我就萌发异想,既然根源在“先讲后练”,能否反其道而行之,颠倒过来改为“先练后讲”呢?这就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了。

实验因“**”而中断,为了照顾家庭,我也离开华东师大到江苏省溧阳农村当了一名中学数学老师。按理说,我是没有资格教中学数学的。16岁那年,我高一还没有读完,就下乡当小学代课老师,1956年上大学,教育系是文科,不考数学,也不读数学。因此,我当时的数学水平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生的水平。我就采用一边自学,一边教的办法,先自学例题,弄懂后再做习题,书上的每道题都要做一遍,并研究编者为什么要设计这道题,有什么作用。我从初中一直教到高中,有时遇到难题,怎么都解不出来,碍于面子我又不敢去问教研组同行,一个大学教师连书上的数学题都不会做,这不成了笑话。我就找参考书,逼着自己一定要想出来,果然能够“逼上梁山”——自己做出来了。

我用这个方法不但自己学会了,还能教别人。为何不把这套自学方法教给学生呢?我自己教的班,当然我做主。我就要求学生先自学例题,然后尝试做书上的练习题,有困难我再讲解。这套方法真灵,学生反映“邱老师的课听得懂,学得会,又有趣”,教学成绩居然在全县名列前茅。

有了六十年代的思考研究,七十年代的亲自试用,尝试教学已经具有相当的实践基础,因而在“**”结束后,1980年正式启动系统的尝试教学实验,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尝试教学法不是在书房里冥思苦想出来的,也不是从外国贩来的,而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二、试一下,海阔天空

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让学生先试一试。尝试可以成功,也允许失败。成功了,说明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失败了,再听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效果不是更好吗?

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上课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练,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

1。看到尝试题后,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出来;

2。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解答线索;

3。再遇到困难会主动向别人请教;

4。做完尝试题后,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就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5。最后会主动要求请教师指点迷津。

以上每步都是学生主动行为,因此“先练后讲”后,才能真正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所以,从“先讲后练”改变到“先练后讲”会引发课堂教学的根本变化,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教师的角色转换。

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然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可这是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是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前者强**师是主宰,是接受性学习;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是尝试性学习,也是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学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

五四运动时就开始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了,近百年来虽经历了许多教学改革,但都是在“先讲后练”的模式下兜圈子,没能触动根本,学生始终“主”不起来。如果“先讲后练”不改,我敢说,100年以后学生还是“主”不起来。

这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必须抓住教学模式这个根本,从“先讲后练”改变到“先练后讲”。一步走对,全盘皆活。真所谓:“试一下,海阔天空。”

三、国家兴旺,需要尝试精神

“尝试”是大家熟悉的字眼,意思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和难解决的事先去试一试。尝试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的过程。

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无不从尝试开始,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取得事业的成功也无不从尝试开始。所以说,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没有尝试何来创新。

尝试必须大胆,有时需要冒险,如果不去尝试,机会只能是零,试一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在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上,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发生,问题在于你是否敢去尝试!但是现在聪明的人很多,胆大的人却很少,主要是不敢去尝试。

爱迪生没有进过大学,却成为了发明大王,一生中共有2000项大大小小的发明,他靠的是尝试,在实验中不断尝试。毛泽东没有进过军事学院,他却成为了伟大的军事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魏书生没有进过师范学院,他却成为当代著名特级教师和教学改革家,他靠的是尝试,在教学中学习教学。美国的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有读完,他却创办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他靠的是尝试,在经营中学习经营。邓小平是一位大无畏的尝试者,他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求大家敢于尝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的创建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等创举都是震惊世界的成功尝试。

尝试既然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引进到教学活动中去呢?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正由于这个想法,才引发我五十年的尝试教学研究,成为我一生的执着追求。

目前大家都在关心和议论一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了,为什么在科学上我们还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原因很多,但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一条重要原因。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学生要在科学上创造成就,就必须具有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强大的,教师天天要给学生上课,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先讲后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什么都跟着教师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人云亦云”“依样画葫芦”“随大溜”的思想方法和习惯。

如果采用“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方法,大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练习,他们就会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样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们的探索精神的强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目光要放远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兴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四、教改趋同现象凸现教育规律

改革开放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春天,流派纷呈,百花(法)齐放,一派繁荣景象。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宜兴实验中学、松坪学校等一批教改典型相继出现,形成一道亮丽的中国教育风景线。

我们认真分析众多的教改典型,它们虽各有特点,但仍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教改中的趋同现象”。不妨举几例比较一下:

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练在当堂

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杜郎口经验:预习展示反馈达标

青浦经验:尝试指导反馈矫正

以上几例竟然十分相似,这种趋同现象的特征可概括成两句话: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这种趋同现象中的共同亮点是“尝试”,为什么能够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呢?应该是其中凸现了教育规律,是教育规律在起作用。

众多教改实验不谋而合的趋同现象,正说明“尝试”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本质,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规律与根本。尝试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