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尝试教育研究的目的 > 一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第2页)

一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第2页)

以上各教改典型都是在各自环境下,自己摸索课堂教学的规律,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中华教育优良传统的精华——尝试自学,因而才出现殊途同归的趋同现象,这充分证明尝试教学思想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尝试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会产生各具特色,有各种表达方式的教学流派。

在国外,有的提“发现教学法”,有的提“探究教学法”,有的提“研究性学习”等。我认为,对中小学生而言,提“尝试”更为切合实际,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不可否认,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人类长期积累又经过不断提炼的最基本知识。如果都要中小学生脱离课本去“发现、探究、研究”出来,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尝试教学主要是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尝试去解决某一个知识点,仅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去自学课本,或自动向别人请教,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尝试后,再听教师讲解点评,进行正误对比,印象深刻效果好。另外,提“尝试”,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尝试可争取成功,也允许失败,学生没有太大的负担,更具有宽容性和灵活性,更具人文精神。每堂课都可以尝试,但不可能每堂课都去发现,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五、学生能做尝试题的奥秘

教师还没有教,学生居然能做尝试题,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奥秘究竟是什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1。人有思维属性

人的大脑大约有一千亿个活动神经细胞,每个细胞又可长出多达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以存储和输送信息。因此,大脑的潜在能量是巨大的,关键问题在于开发。人的大脑是进行思维的物质基础,也是人能够尝试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物质基础,人才能够做到模仿记忆,尝试探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必须懂得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学生是人,而人是有意识的,大脑是能够思维的,思维的潜力是巨大的。

2。人的大脑中有“内存”

人的大脑里并不是空白的,借用电脑的术语来说,已经有了“内存”,它已经储存了许许多多旧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

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大脑中的“内存”和已获得的学习能力,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新知识。打个通俗的比方:

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这样就可以利用“七分熟”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尝试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

教师往往有个误区,以为上课前学生对新知一无所知,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所以一定要从头讲起,讲深讲透。殊不知学生已经有了“内存”。这里我再讲一则寓言故事,使大家更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一位印第安老人,赚了钱,买来一辆汽车,他不知道汽车有“内能”,可以去开动它。而是雇了一匹马拉着它走。看来,这位老人确实可笑,但是,在我们学校里,也确实有这样的印第安老人式的教师,他们不知学生有“内能”(“内存”),可以去激活他们,而偏要用教师的能量去硬性拖着学生走。

我们还可以从中国的武术智慧中得到启发,功夫精深的武术高手,常把打斗对象的力量看做自己的资源。对手冲过来的时候,他并不正面硬拼,而是顺势轻轻一拨,就把对手放倒了。这比那些与对手拼命对冲的人,不仅境界要高,而且省力又省时。

这时,我想起了中国武术明星李小龙,原来我以为他只是一个会舞拳弄棒的明星,看了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后对他刮目相看,才知道他原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哲学系的高才生,他用中国古典哲学研究武术,练习武术。摒弃不实用的三招五式的套路,把别人进攻的力量为我所用。他能够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难道我们不能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并使之走向世界吗!

3。儿童喜欢尝试是人的本性

尝试是一种甜蜜的体验,喜欢尝试是孩子的本性。俗话说“周半儿,摸坛摸罐”,婴儿出生不久,听到声音,眼睛就会朝向那里,这就是开始试探了。幼儿喜欢爬行,喜欢到处行走,进一步开始试探这个世界。有人认为育儿有两件事是最成功的,一件是学会说话,一件是学会走路。按理说,学会这两件事是十分困难的,可是家长并没有刻意去教,是孩子在尝试中学会的。当孩子能站立的时候,最笨的妈妈也知道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试着走。永远抱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是学不会走路的。教师应该从这里得到启示,为什么我们连最笨的妈妈都不如,抱着孩子不放呢?

尝试是人的本性。因此,尝试是学生的权利,好像游戏是孩子的权利一样,教师应该保护和尊重孩子进行尝试的权利。

六、从有模到无模,此时无模胜有模

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这种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我主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模式,适用于一般情况,然后再灵活运用。没有基本,哪来灵活。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而有各种变式,形成一个教学模式体系。我的导师,原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教授在生前看了我的《尝试教学法》书稿后,特别欣赏我这个观点,他在为该书题词中指出:“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小学教师都能掌握,每个学生都能适应,它既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

我把尝试教学模式分成三类:

第一类:基本模式(适用于一般情况的常用模式)

第二类:灵活模式(灵活应用基本模式的变式)

第三类: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思想与其他教学思想整合起来的模式)

由上可见,尝试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不是单一的,它已经建立起适应各种不同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体系。这样就给教师选择和创新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可以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界。但万变不离其宗,“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基本精神不能变。

第一类基本模式:一般分为七步进行

1。准备练习——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辅路架桥。

2。出示尝试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进行尝试。

3。自学课本——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为学生自己解决尝试题提供信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步。

4。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过程中重视对学困生的帮助。

5。学生讨论——对学生的尝试结果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我评价,尝试讲道理。

6。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尝试结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

7。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主要给学困生再射一箭的机会,一堂课应该有多层次尝试,逐步逼近教学目标。

以上七步仅是尝试教学主要过程,并不是一堂课的全部。一堂完整的课前后还有任务:前面有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等,后面有课堂作业或达标检测,课堂小结等。

第二类:灵活模式

教学法的灵魂在于灵活,固定不变,搞绝对化就没有生命力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在教学中尤为重要。灵活模式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增添式——在基本式上增添一、二步,如出示尝试题后可增加一次学生讨论。

第二种:调换式——把基本式的几步位置调换一下,如把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的位置调换一下,先做尝试练习再自学课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