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尝试教育研究的意义 > 代后记(第1页)

代后记(第1页)

代后记

——行走在尝试路上的开拓者

《中国教师报》记者高翔

在基础教育界,一提起邱学华,就不能不同他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理论”联系起来。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尝试”人生也在教育界流传着:16岁开始当农村代课教师,后当过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师范学校校长、教科所教研员。他敢于开拓创新,历经艰难坎坷、风风雨雨,终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尝试教学理论。

今年是邱学华从教六十周年,我们专程到江苏常州进行采访。邱学华已75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声音洪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1。中国教师报:最近江苏省教育厅向包括您在内的七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颁发了“中小学荣誉教授”证书,基础教育界的教师能获此殊荣实为不易。您是怎么从一位农村代课教师走到今天的?从教六十年来您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邱学华:我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培养,方方面面朋友的支持。这绝不是“大话”、“套话”,这是发自肺腑的内心话。我16岁当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现在看来那时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是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中心小学校长;我在大学读书,非但不要一分钱,还每月领工资津贴,是人民养育了我;在尝试教学实验遇到挫折时,是党和人民支持了我,任命我为师范学校校长,评为特级教师,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津专家,现在已是古稀之年还评上“中小学荣誉教授”……真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

人民养育了我,为人民努力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做人要有良心,古人都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就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国家在发展中肯定会遇到困难,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埋怨、责备,而是应该想到我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什么。

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喜欢孩子。看到孩子的笑脸,我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中国的中小学生有两亿多,我的工作能为两亿多学生服务,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是我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干一行要爱一行,热爱自己的事业,甘心为此献身,才能有所成就。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有成功。我六十年执着追求,艰苦奋进,如果不用热爱来解释是无法理解的。

○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

2。中国教师报:您什么时候开始搞“尝试教学法”的?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邱学华:说来话长,我在农村当小学教师时,已经感到困惑,为什么教师辛辛苦苦得不到好的效果。我是带着问题进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读书的。我读了大量的中外教育专著,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虽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

毕业后,我留校当助教,在教育系教《小学算术教学法》。我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到师大附小搞教学实验,经过研究我发现毛病出在“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这是教师辛辛苦苦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根本原因。当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毛病出在“先讲后练”上,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把“先讲后练”倒过来,改成“先练后讲”,先让学生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尝试教学法”的雏形。

“**”后,教学改革的春天到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鼓舞下,1980年我在常州市劳动中路小学一个四年级班,正式开始系统教学实验。两年后,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了。在一次“三步应用题”测试中,学生自学课本后立即做尝试题的正确率达88。2%,而普通班只有54%。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平均96。5分,而普通班只有80。6分。在其他学校的实验班也取得了同样的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原来的大胆已成为现实。

根据实验结果我写成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在《福建教育》(1982年11月号)发表。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的新观点震动了大家。各地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开展试验。

3。中国教师报:“尝试教学法”又是怎样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的?

邱学华:我开始时只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试验,仅作为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后来拓展到语文、常识等学科试验都取得了成功,这样就把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扩展成了各科通用的“尝试教学法”。再后来应用范围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大学,又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有了新的思考:“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效果反应,是受一种教学理论的影响?”因此,我萌发出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学理论的设想,提出“‘尝试教学法’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列入“八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开始了。

构建教育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攻关。因而我在全国各地联合了106个单位(包括学校、教研室),形成106个子课题相配合。经过近五年的实验研究,我终于写成“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成功·发展》,并正式出版。

1996年10月,在湖北省十堰市举行了“全国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同时举行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家鉴定会。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这标志着尝试教学理论正式诞生。而后继续进行滚动研究,用两年时间写成《尝试教学论》,并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出版了一套8本的“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至此,尝试教学理论有了扎实的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

4。中国教师报: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征?

邱学华:在尝试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指导思想明确,并具有操作性。

“尝试教学法”的实质是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它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不是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再做练习。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就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这种“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由于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后,不直接讲解,学生只能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线索,因而自学课本成为学生的需要。如果自学课本尚弄不清楚,需要请教别人,合作交流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行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但还不知道做得对不对,听教师的讲解就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讲解才能讲到刀刃上,讲到点子上。

一个人先是遇到问题,再看书找资料,或向别人求教,然后自己去解决。这是学习的本来面目,也是终生学习的方法。“先练后讲”的尝试学习方法,就是还学习的本来面目,教人以终生学习的方法。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已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尝试教学的特征就是两句话——先练后讲,练在当堂。有人说“尝试教学法”这么简单,没有理论。殊不知真理是简单的,简单应该是教育的真谛,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完美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