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最新简介 > 解放周末专访(第2页)

解放周末专访(第2页)

顾明远:新高考方案不再分文理。过去分文理,造成一种现象,学理科的学生少学或者不学文科,考文科的学生可以不学理科;现在不分文理了,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要打好,但是考试的难度适当降低了。然后配合“3+3”选考,你喜欢什么课目,对什么专业有兴趣,你就要把这几门课目学好。

总之,学生打好基础,又有自己的专业兴趣,这就是新高考改革最初设计的目的。这意味着,在高中阶段,一般的学业水平考试只要合格就可以了,而自己喜欢的课目就要学得深入一些,考得突出一些,从而让学生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便于培养专业人才。

此外,新高考方案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事实上教育专家们很早就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不需要再进行文化考试,而是以高中学业考试为基础,然后再考一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等。这样做可以“解放”一批学生,那些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再需要参加高考。

从理论上说,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水平是一样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是性质不同。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其实是新高考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还是死记硬背,还是应试教育,怎么培养得出创新型人才?所以要倒逼高中进行课程改革】

解放周末:新高考改革很关键的一环,是倒逼高中教育制度的改革。您认为中国目前的高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新高考方案将用什么来撬动高中教育制度的改革?

顾明远:我认为,中国的高中教育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个问题是课程问题。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远远不够。过去的高考,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你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现在提倡创新型人才,还是死记硬背,还是应试教育,怎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要倒逼高中进行课程改革。“3+3”选考,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我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喜欢什么课目,都由自己来定。

如今在全国,一些高中开始实行“走班制”。所谓“走班制”就是指教室和老师相对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新高考方案倒逼高中教育改革,就是要让课程多样化,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有双向选择权。

另一个问题是课堂教学问题。过去的课程也叫作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那时学苏联,规定得很死,这是国家的文件,老师一点也不能改动。现在改成了课程标准,老师上课只要达到标准就行了,课怎么上,学校、老师应该有自主权,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为主。

我经常到北京的一些学校去听课,我总感觉课堂上还是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有小组合作、讨论等新形式,但是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老师提出来的,不是学生提出来的。归根到底,老师并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总想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孩子,而不是培养学生自己思维,让学生真正自己去探索。

现在的新高考改革,要让学生有选择权,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改变。

解放周末: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又会对初中甚至小学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顾明远:原来的“高考指挥棒”导致中小学教育考试分数的权重越来越大,几乎成为选拔录取的唯一依据,升学竞争也逐步演变为“分分计较”的分数竞争。于是,出现了培训机构“绑架”学校、“绑架”家长的现象,也出现了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去学奥数的现象。

现在看来,要让学校、家长和学生慢慢适应新高考方案,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分分计较”,转变成“以人为本”,老师和家长需要尽早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有什么特点,知道学生有什么爱好,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要启发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能够在高中阶段做出自己的选择。

不久前,我到潍坊参观了一所民办学校,校长向我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差异教育。有一个学生初中时学习较差,他妈妈很发愁,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只爱玩。但是进了这所学校后,他现在读高二,已经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前看中。因为这个学生制作无人机的水平很高,多次获奖。在这所高中,已经有5个学生被大学提前相中。可见,只要孩子有自己的特长,就可以成才。

现在全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学生生涯教育的课程,这非常好。生涯教育主要是告诉孩子怎么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他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在美国,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有指导老师帮助选课,根据你的小学学习情况,根据你的爱好,帮助你选择学校的课程。我们将来在小学和初中也应该有这样的指导老师,开展学生的生涯教育。

【观念不转变,任何改革都没有用。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

解放周末:面对新高考改革,仍有一些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家长应该重点准备些什么?

顾明远:我想对家长说两点。第一,希望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勉强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学奥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必要的,这其实是在浪费很多孩子的时间。

其实孩子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爱好了,有的孩子喜欢读文学书,有的孩子喜欢读科普书籍,有的孩子形象思维好,有的孩子逻辑思维好,只要家长用心,完全可以培养出孩子的专长。

第二,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是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一点。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非常说明问题。有一个学生从小偏爱工程类知识,在班上成绩很好,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班主任说他的成绩应该可以考上北大,结果这个孩子考上了北大物理系。入学第一年,他很多课不及格,因为他对物理没感觉,不感兴趣,他就离开北大,到深圳去闯**。休学一年后回到北大复学,他仍然找不到感觉,最后他决心退学,去了北京一所信息职业学校学习。他终于感到自己如鱼得水,后来他选择留在这个学校里当老师。所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多么重要。

我相信,家长们对于新高考改革一定会慢慢适应,一定会慢慢转变观念的。观念不转变,任何改革都没有用。观念不转变,任何改革都会失败。改革本身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只要观念转变了,就会想出很多方法来。

解放周末:不久前衡水中学在浙江开分校的事件引发了激烈辩论,很多人虽然不认可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但还是觉得这种应试教育的成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您认为,新高考改革的远期目标,能改变大家的这种观念吗?

顾明远:最近连云港的一位教育局局长公开为应试教育辩护的言论,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很多农村孩子也说,他们就是应试教育考上来的,如果没有应试教育的话,他们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衡水中学尽管受到很多批评,但校长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认为他们的学校体制更适合目前的考试制度。但是,我相信,将来新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了,考试制度彻底变了,衡水中学就难以生存下去,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新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坚信这一点。

2017年6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