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最近讲话 > 解放周末专访(第1页)

解放周末专访(第1页)

《解放周末》专访

今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改革试点率先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正值恢复高考招生40周年之际,这番大动作被认为是40年来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

都说高考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这一回“指挥棒”将“指”向哪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新高考改革,将给每一位考生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变化?就这些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

【一张试卷定终身,一个分数定终身,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解放周末:对于高考,国人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一家全国性报纸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有约97%的受访者认为现行的高考是最公平、最可信的;同时,又有9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高考对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的发展危害很大,必须改革。您能否回顾一下,为什么当初要痛下决心进行新高考改革?

顾明远: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在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围绕考试科目和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完善,但均效果不佳。这些实践告诉我们,高考改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局部的、单项的改革难以奏效。

所以,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马上就成立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其中就有一个考试制度改革小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高考和中考改革。小组经过了多次调研,又通过了10多轮讨论,才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初稿。我是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员,考试指导委员会一共有24人,其中不只有教育界人士,还有经济界等各界人士。改革方案经考试指导委员会通过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的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确定了下来。所以这个改革决策是非常慎重的。

解放周末:这次新高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顾明远:启动新高考改革,首先是要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的问题。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考试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高考的时候一紧张,就没考好,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等学校的类别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用一张考卷考这么多不同的学生,显然不是很合理。比如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但考试成绩不一定很好。那么这样的孩子参加高考,一张卷子定终身,对这个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我们讲的公平,是指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才是公平。一张试卷定终身,一个分数定终身,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新高考改革,首先要解决公平的问题。

其次,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人才选拔的问题。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的,它与平常的考试不一样。大家都说高考是“指挥棒”,那么这个“指挥棒”到底应该指向哪里?原来的高考,你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你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志向,也没有专业兴趣,所以考上大学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普遍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喜欢,缺乏钻研精神。而事实上,大学需要的是那些有专业兴趣、有**、有思想的学生,而不只是分数高的学生。新高考改革正是要解决这个人才选拔的问题。

因此,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既要解决公平的问题,又要选拔人才。

【想来想去,高考还是得走我们自己的路,得按照国情来进行设计】

解放周末:国外的大学选拔制度,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又是与我们的国情水土不服、不能盲目跟风的?

顾明远:当初在设计新高考方案的过程中,我们曾对很多国家的大学选拔制度进行了考察,比如,日本、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可以说,大学选拔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数都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为什么说它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缺乏诚信体系,这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根本的难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可以参加ACT考试(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和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每年可以考多次,学生可用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学校。同中国高考一样,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美国大学选拔制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写自我介绍申请大学。我认识一个美国孩子,他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自己去考察了美国、英国的大学,然后他选了自己喜欢的10所大学进行申请,最后有9个学校录取了他。他经慎重考虑,选择了哈佛大学。而当时哈佛大学录取他,就是因为他自己写的500字的自我介绍。他在自我介绍中写了自己的爱好、对专业的看法,等等。大学认为他的自荐符合大学的录取要求,就录取了他。这样的方式在中国可行吗?学校能凭一个高中生自己写的自我介绍就录取他吗?家长能相信学校吗?

在日本,高考选拔是采取两次考试的形式,第一次是全国统考,第二次是各个高校自己考试。这种方式我们也不容易做到,因为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考试,家长能信任吗?

欧洲的一些国家,根本就没有“高考”,学生凭高中毕业文凭,就可以上大学。像法国,只有“大学校”才需要学生参加考试选拔。

因为我们缺乏诚信体系,老百姓对于走后门、对于暗箱操作深恶痛绝,所以想来想去,高考还是得走我们自己的路,得按照国情来进行设计。

【从“招分”转向“招人”,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解放周末:您说过,新高考改革方案最大的亮点是“不会一分挤掉千万人”,这个改革方案是如何设计的呢?

顾明远:按照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将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信息。

具体来说,高考科目采用“3+3”,也就是说,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而新高考改革的一个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过去高考只有书面考试,只有一个分数,而现在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你的思想品德如何,你的体育锻炼如何,你参加了多少公益项目。这个虽然很难量化,但根据方案设计,可以如实把每个学生平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大学自主招生时作为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可以说是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解放周末:新高考方案中还有哪些“新动作”?

热门小说推荐

神级反派
野山黑猪神级反派
...
青闺令
江上渔青闺令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