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简介书法 > 上海教育专访(第2页)

上海教育专访(第2页)

于是她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去读书了。这几年我国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据了解去年有37万人,而且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比例增加,年龄也越来越小。

因此,我想说说我国的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

上海教育:您提出要从社会角度理解教育问题,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顾明远: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就教育论教育不可能化解教育问题。

第一,教育的矛盾是社会问题的反映。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存在分配不公。

2007年10月我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减负”座谈会上,曾呼吁停止奥数班,我说奥数班摧残人才,结果当场就有一个学生说:“我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初中,上不了初中就考不了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这种话出自小学生之口,可笑又可悲。

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在教育内的反映。

第二,家长和学生也有很多传统观念。

比如“学而优则仕”,觉得书读得好就该当公务员,就该当白领,中国没有国外“学而优则工”或“学而优则农”的想法,这也是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的问题。

第三是中国的攀比文化。

中国是人情社会,别人家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自己的孩子只考上地方院校,家长和孩子都觉得没有面子。

这种文化和心态产生了教育的竞争,你要孩子学奥数我也要孩子学,而不管孩子的能力和兴趣。

这种攀比表现在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攀比不仅存在于个人之间,而且上升到地区之间。

一个教师曾经告诉我,某年因为考试成绩优异,他们地方上领导请教师吃饭,领导要求明年学校升学率继续提高。

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升学率本来就是一个常数,与整体的教育质量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市升学率的提高必然伴随着另外一个市升学率的降低,所以专注升学率,实质是关注政绩。

当前,对学校也以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升学率高,就表明这所学校质量优秀,由此也可以看到我们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欠缺。

我们经常说要“教育家办教育”,就是让懂得教育规律、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人来办教育。

对教育自身问题要有清醒认识

上海教育:您谈了这么多教育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么您对教育本身又是如何看的呢?

顾明远:教育本身不是没有问题的。

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到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内容方法落后,主要是教育发展不均衡。

地域之间不均衡,学校之间不均衡。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重点学校问题始终存在。

当然,从我国教育发展历史上看,重点学校制度起过积极的作用,当时全社会急需人才,重点学校的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的需求。

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重点学校的负面效应也显现出来。

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了教育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不重视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从官方的教育投入到民间学校选择上都把职业教育看作“低人一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