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是 >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1(第2页)

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1(第2页)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必须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只有信任学生,学生才能信任教师,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

三、教师专业性有哪些内容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教师专业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教师的职业在20世纪上半叶,专业性的要求并不高,学历要求也不高。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也由于研究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把教学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它是一种公共的业务。另外,对于在其负责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要求教师具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赫尔姆斯小组相继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明日的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学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以改善。从此,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就受到各国的重视。

那么,教师专业化有哪些内容?怎样才能达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第一,教师要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目前来讲,普遍的要求至少有本科学历的知识水平,包括小学教师在内。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学生众多,教师需求量很大,目前小学教师还不可能一下子从中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水平。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朝这个方向努力。

第二,教师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职业训练,这是指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实习。教育是实践应用性职业。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技能和技巧。这种技能和技巧是要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习应用才能获得的。一个成熟的教师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职前培养阶段,这主要是师范专业本科学习的阶段。二是初职阶段,即实习锻炼的阶段,大致要2~3年。这是新教师在教师集体中向别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实践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经验,掌握规律的阶段。我们现在的实习时间太短,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三是成熟的阶段,大致需要3~5年。教师经过探索与思考,并在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就成为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教师。如果经过5~8年的锻炼还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说明他没有做教师的天赋,最好请他换一种职业。

第三,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例如,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敬业,就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是那种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才上。教师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看到自己的学生一个一个成才,教师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就会有一种荣誉感,这就是教师的人生价值。爱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是热爱学生的,但有不少教师不懂得怎样才是爱学生。我认为爱学生,首先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信条。因此,那种把学生从小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不对的。一些是好学生,一些是后进学生,这种做法不仅会伤害大多数学生,而且会使少数学生滋生优越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青少年儿童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曲折的。他们难免会犯错误,不能一犯错误就把他打入“后进生”的队伍。把成年人中一些不健康的竞争做法用到青少年儿童身上,不仅不会起好作用,反而会影响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四,教师需要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第五,任何职业都要有职业的自主权,包括在职业生活中,对于专业事宜的判断和行动的独立性,自主地规定适合本职业的资格条件。也就是说,教师有权根据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自主地处理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自主地提出教师的合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不是由行政部门来规定的,而是自主进行的。当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六,教师要有职业的专门组织,也即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必须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如果不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就等于不承认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四、21世纪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的世纪,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业务能力。

第一,教师要在教育理念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在培养目标上,教师要改变过去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变成以培养能力为主。当然,不是知识不重要,知识是基础,始终要放在重要位置上,但在学校教育的短短几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人类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教师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在计划经济时代,学生毕业以后就有一个工作岗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包分配,需要个人到市场上去竞争,去选择。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的经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胜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需要每个人具有创新的能力。个性的核心就是创造性,培养个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学习化社会,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生存,才能发展。21世纪,学习已经不再是为了什么目的,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也好,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也好,都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教师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的国际化,使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便捷。我们的教育需要更加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我们要教育学生了解别国的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开展国际交往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世界,具有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善于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第五,教师要树立网络教育的观念。教师要清醒地认识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积极影响来促进教育的最优化。滥用网络技术不可取,拒绝接受也是不明智、不可能的,只有取利去弊地运用它。

第六,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师德也有时代的特点。敬业爱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而敬业爱生也要赋予时代的内涵。新时代更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重视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

最后有一个结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的职业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那么它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1]原载《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