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顾明远先生讲座 > 第三节 神经系统(第1页)

第三节 神经系统(第1页)

第三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统一和调节着整个身体的生活机能。它的最高级部分—脑是意识和思维器官。

大脑皮层自生活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神经联系、新反射弧的联结,并形成条件反射过程(先天性的,即无条件反射弧,是在延髓下端部分及脊髓部分发生的)。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概念并产生思维,这里还进行着意识活动。人的语言和劳动活动的发展是跟大脑皮层的复杂化和完善化,同时和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

最接近大脑皮层的皮下中枢和脑干中枢实现着复杂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各种本能为其最高的形态。这种活动在大脑皮层的不断调节影响下进行。

神经组织不仅具有兴奋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抑制的特性。虽然这两种特性是对立的,但总是彼此伴随着的,而且不断地变化并彼此交错,成为统一的神经过程的不同的形态。兴奋和抑制永远是相互作用着,而且是中枢神经系统一切活动的基础。兴奋和抑制的产生有赖于人的周围环境和身体的内部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是对大脑的影响。外界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改变,能引起在人的无条件反射或早先获得的已经牢固的旧的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条件联系,并能引起在新的情况下并无任何作用的其他条件联系的抑制。在大脑皮层的某部分产生较显著的兴奋时,则在另外部分就产生抑制(负诱导)。在大脑皮层的某部分产生的兴奋或抑制,能继续传布、扩散开来,之后又能重新集中到某一点(扩散和集中)。

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了解这些过程并熟练地运用它们,就能发展和改善新的神经联系,新的联想、技能、技巧和知识。

图14神经系统正面图

(根据沃罗比尧夫的材料)

图15神经系统背面图

(根据沃罗比尧夫的材料)

人的大脑皮层具有在各方面识别周围生活现象、形成概念、将概念巩固为意识(领会、记忆等)和复杂的精神机能(思维)等的特性。所有这些过程都是以大脑皮层作为物质基础,而且跟神经系统的一切机能密切联系着。在形成高级精神机能上,跟第一信号系统相互发生作用的大脑的第二信号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甫洛夫学说的这个最重要的部分,使我们能认识到人的精神活动的最高表现。在认识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行为)规律方面,以天才的创始者谢切诺夫、维金斯基,特别是巴甫洛夫及他们的学生们为代表的这个俄罗斯生理学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使心理学成为唯物主义的学说,同时驳斥了唯心主义的伪科学的理论。有了巴甫洛夫在高级神经活动方面的天才的科学发现,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发展教育学这一门实验科学。为了要在教育学上能应用并创造性地发展巴甫洛夫学说,必须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首先必须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特点。

儿童和少年的神经系统的发育,首先是大脑的发育,是有极重大的意义的,这是由于在儿童时代、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整个进程里都在形成着人的心理特性。心理的定型和改善是大脑皮层的发育及其直接参与活动所致。婴儿在出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尚未发育(特别是大脑皮层及其附近的皮层下神经节尚未发育)。

新生婴儿的脑的重量相对地说是很大的,它占了整个体重的18,而成人的脑的重量仅占整个体重的140。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儿童和少年在各个不同年龄期的脑的重量的增长情况。脑的一般重量如下。

新生婴儿………………………400克

7岁儿童………………………1250克

15岁少年……………………1350克

18岁青年……………………1380克

成人…………………………1400克

这些数字对某些个别的人可能有很显著的差别。但上述的这些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数字说明各个不同年龄时期脑的重量的增长情况。幼儿的脑的形态构成基本上由出生日开始到5岁完成。在随后的成长中,脑的重量的增长比较不显著。

儿童的大脑皮层表面在其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比较平滑。主要的沟虽然能见到,但是不深,而且第二级沟和第三级沟尚未形成。脑回仅稍稍出现。新生婴儿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数量跟成人相等,但是这些神经细胞还是极原始的。幼龄儿童的神经细胞为单纯的梭状并带有少量的神经突起,而且树状突触才开始形成。

神经细胞及其突起的构造复杂化,也就是神经元的构造复杂化进行得极慢,并且不能跟身体的其他器官及其系统的发育同时完成。这种过程在随后的整个生活中总是继续着的。神经细胞跟身体的其他细胞的区别,就在于神经细胞不增殖、不再生,而且在出生时所有的神经细胞总量在一生中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可是,在身体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是会增大的,是会逐渐发育的,轴突及树突也会伸长,且后者形成树状分支(见图16)。

图16神经细胞的发育期

幼儿的神经纤维,其绝大部分尚未被白色髓膜覆盖,因此,大脑半球、小脑以及延脑就不能像成人那样明显地分成灰质和白质。

从脑的各部分机能来说,新生婴儿的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极差的,因此,幼龄儿童的整个生活过程主要依赖皮层下中枢来调节。随着婴儿的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的知觉和运动进步了,而且逐渐分化,变得复杂了。

在婴儿出生的时候,大脑半球的皮层虽然尚未成熟发育,然而在机能方面几乎已经能形成内外条件的联系,也就是条件联系了。可是婴儿在2~3个月时皮层神经分布还未充分发展,因而往往很难形成条件反射。

同时,新生婴儿的大脑皮层只有极短的时间是处于兴奋状态的。因此,恩·伊·克拉斯诺哥尔斯基认为,新生婴儿的大脑皮层在日常刺激的作用下,会迅速地降低其兴奋性而进入生理睡眠状态。这一点在衰弱儿童身上表现得最突出。

图17大脑两半球

(上部的形状——根据沃罗比尧夫的材料)

图18脑底

1。大脑;2。小脑;3。延脑;4。脑桥;5。脊髓(根据沃罗比尧夫的材料)

儿童大脑皮层在先学前期,即在3岁前成长得最快。随着脑的不断发育,各皮层区、脑皮层各层变得完善起来,脑髓层和皮层内纤维的总数也增多起来。

图19八个月胎儿的脑

1。大脑两半球;2。小脑

图20新生婴儿的脑

在1岁的后半年,儿童凭借全部感觉器官(眼、耳、皮肤等)产生的条件联系,发展得比较快,然而比之后的时期仍要慢一些。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觉醒时间也增多了。这就促使新条件联系的形成。在此期间也奠定了以后语言声音的基础,这是跟一定的刺激相联系的,并且是刺激的外部表现。儿童语言的形成,是完全按条件反射联系的形成规律进行的(按照克拉斯诺哥尔斯基的观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