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德育与班级管理课后题答案 > 第一节 班级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节 班级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节班级活动概述

班级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班级活动历来受到学校的广泛重视,组织与实施班级活动也成为班主任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内容。[1]

一、班级活动的意义

(一)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中以教育为目的的所有行为都称为教育活动。教育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内的活

动和课堂外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

学校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还有不同目的、不同空间、不同主体的教育活动。多种形态教育活动的呈现是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活动形态在学生的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优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班级活动则对于发展学生的品德、性格、心理、实践能力等有着突出的优势。

例如,对于学生品德方面的培养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客观性的知识,而是形成发展学生本身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即学生的品德。品德处处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中,是个体修养的一部分,是个体内在的东西,而不是身外的客观知识。这样的教育内容只靠讲授、背诵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需要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在情境中增强道德意识,体会道德要求,解决道德冲突。学生知识等学术水平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借助于各种活动。

班级活动的有效展开是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班级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

学校开展的班级活动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也多种多样,为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思想道德的学习过程需要有一个现实的背景给予支持,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在学习较为抽象的思想意识要求与道德条目的要求时需要一些感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了解社会机构、了解人的基本社会行为、了解社会分工、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了解与儿童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规则与制度。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和风土人情以及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知识。[3]

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是从何处而来,要用到何处而去?作为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只有结合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青少年学生才可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这些要求。在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班级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个体品德获得发展的一个条件。

(三)班级活动是学生进行品德实践的重要空间

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也是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组织科学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特别是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内化,促进其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4]道德教育成功的标志以及对个体道德水平的判断主要是道德行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实现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却没有给个体提供应有的发展其道德行为的机会。虽然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但是如果个体没有实践的机会,就必然造成知行脱节。道德问题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实际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主要是在与别人共同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也是在实际活动中受到检验、评价和得到不断改正的。

社会学的基本见解是:人类行为主要是在其所属群体以及这些群体内发生的社会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弗雷德·纽曼的观点是:如果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怎样使他们的道德观念转变为道德实践,那么他们的道德思考和讨论将永远是空中楼阁。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实践性的活动与自主交往。戚万学在他的《活动道德教育论》中说道:“所谓活动道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而且为了活动的道德教育。对于活动道德教育的这一界定其实质在于认定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道德教育的手段。”道德教育的展开必然是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的。[5]

近年来,西方教育学者的一些教育研究与实验也表明了同样的观点。丹尼斯·L。克莱伯斯等人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判断的形式与功能做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实际生活中个人类型的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与他们考虑非个人的哲学化的道德两难问题的判断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柯尔伯格的测验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平在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道德判断时却不能够表现出来。”研究者们认为,在柯尔伯格的测验中,人们进行道德判断所面对的是诸如海因茨似的想象中的人物,人们是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的,只是为了推理。而现实生活的道德判断还含有务实的、实用主义的成分及自卫成分,理性成分减少了。对此,他们还提出了教育措施:①带领学生讨论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②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③设法发现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间的纽带,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道德冲突。[6]

集体活动也有利于拓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关心,有利于学生向榜样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班集体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道德条目的机会。在道德实践中,学生增长道德体验,经历道德评价,因此,班级活动是一个非常综合的道德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生品德成长的重要环节。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必要性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教师的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7]在班级活动中,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研讨解决班级中的各种问题。举行班级活动是最普遍、最有价值的教育学生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崇高理想的树立、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进而建设好班集体。所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要善于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以此做好班级教育工作。

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以常规教育为主的班级活动和围绕某一主题组织的主题活动两大类。班主任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的必要性有四个方面[8]:

第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学习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第二,通过班级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表彰好人好事,促使班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第三,丰富和活跃学生的集体生活内容,促进学生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

第四,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和巩固班集体的重要手段。

三、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班级活动的内容

1。劳动

劳动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一项传统的班级活动,劳动教育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作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与社会富裕的源泉,历来受到教育家的高度重视,他们都强调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现代基本的生产技术教育和劳动观点教育,并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9]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逐渐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代替人类完成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了解人类劳动的存在形式、了解劳动的价值显得非常重要。同时,对于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并不能取消或者减少。青少年学生的劳动并不在于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而在于参与劳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会创造的价值,生产的乐趣,感受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体会劳动者的付出,并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案例6-1]

小学生农业科普实践活动

一、活动地点及活动对象

活动地点:农村种植基地

活动对象:小学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