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德育与班级管理檀传宝PDF >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第2页)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第2页)

这个原则是指班级管理者主动组织协调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步调一致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家长的生活方式,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打上深深的烙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日益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班级管理者应当广泛地联系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形成对班级学生进行综合管理的合力网络。

贯彻协调一致原则,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班级管理要卓有成效,就需要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没有良好的教师集体,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不可能把班级管理好。

其次,要做好与团、队和班委会的协调工作。班上的团队组织和班委会是学生集体的核心,是班级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班级管理者应经常同学生家长和学生所在的社区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家里和社区的表现,主动向家长和社区反映学生的情况,反映班级和学校工作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支持。

二、班级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管理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也就是运用管理原理、实现组织目的的方式。班级管理方法,是指用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

(一)量化管理法

量化管理法就是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如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评价和控制的过程。量化管理法是管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它可以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反馈,并且公开透明,方便在班级里形成快速有效的教育、监督、管理网络体系。同时,它还可以让学生自觉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促进自我教育,增强自律性。

运用量化管理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工十分明确

量化管理细则包括了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表现,这些表现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学生的出勤,包括学生的迟到、早退、请假等;二是学习方面,包括缺交作业、作业优劣等;三是清洁卫生,包括清洁是否按时、清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保洁是否到位等。针对这些方面,每一类都安排一名班干部专门统计登记,要求当天之内一定要在班内公布,各自负责,这样做到了分工细致、明确,每个负责的班干部的工作量也比较适当,既不影响各班干部的学习,也能保证学生的表现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地登记和公示,从而提高了量化管理的效率。

2。量化结果公布及时

量化管理就是全面地用数据表现出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了及时察觉学生的问题,就需要更及时地公布日常量化管理的结果,最好能当天公布各学生的表现结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知晓自己当天的过失,班主任也能够根据量化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当天的表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3。定期总结量化数据,及时奖励和批评

每周、每月定期总结各项量化数据,依据量化数据总结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及时批评,通过及时奖励和批评,强化量化管理所记录数据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加重视量化管理,从而做到依据量化管理结果来约束自己。如果学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班级的纪律观念和氛围自然越来越好。

4。依据量化数据及时建立重点个案

依据定期的量化数据统计,及时发掘表现比较差、违纪十分多的个别学生,针对这些个别学生及时建立重点个案,并对该重点对象展开更全面的深入分析和了解,联系该学生的家庭,一同解决该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问题分析更客观、更全面,问题解决也更彻底。当然,通过数据也能发掘各项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同样可以建立个案,帮助这些学生确定更高远、更明确的目标,鼓励和表扬他们继续努力、继续进步。

(二)制度管理法

制度管理法是指班级管理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并运用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方式。作为一个班集体,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之成为全体学生行为的准则,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把班内几十名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班级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学生成绩考查和升留级制度、奖惩制度等;二是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与要求,如课堂规则、请假制度、阅览室要求、图书馆规则、卫生扫除和卫生检查制度等;三是班级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如学习制度、生活要求、班费管理制度、班级信息化建设小组管理规定、班委纪律处分条例等。

运用制度管理法管理班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严格要求,认真检查督促。

(3)执行规章制度要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4)处理好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

[案例4-1]

教室打闹怎么管

小平和小然在初中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一直很好,也都比较活泼。入学一个月后,调座位时,我没有把他俩调到一起。因为同学彼此不是很熟悉,所以课间比较安静,小平却跑到小然身边,两个人打闹起来。有同学向我反映。于是我课间就经常去班里转转。果不其然,他俩又“厮打”到了一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他俩打闹,于是我把他俩叫出来,询问了他俩初中的一些情况,告诫他们不能在教室里打闹。后来的几天,类似的事情都没有再发生。可是一周以后,又有同学反映他俩在教室里打闹。于是我又抓住了他俩的现行。这一次,我当着其他同学的面严肃地批评了他们,并责令他们写深刻检查。后来这两位同学都没有再犯。期中考试后,我找他们聊天,聊起了这件事情。他们说,开学之初,打打闹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如果当时老师就给个下马威,心里肯定不服气。但是老师友善提醒之后,自己再犯,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所以甘心受罚,也确实觉察到自己的不对。

对于个别同学犯错,我会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是偶发还是屡犯?

第二,采取劝诫还是批评方式?

第三,在人后还是人前实施惩戒?

对学生的教育并不能指望一次惩戒就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也在问自己,有的班主任“逮着一次就给个厉害”,以期吓住学生不再犯错,合不合适?我觉得第一次抓住学生的现行不一定就要急于实施惩戒,因为那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时机。如果只是偶发事件,惩戒反而会伤害到学生。等到你觉得即使受到惩戒,学生也会心服口服时,才是最好的时机。

惩戒,“惩”是手段,“戒”是目的。根据事情和形势的不同,结合教育目的,利用、改造、深挖、选择合适的时机,看透这个时机背后的教育契机,给每次惩戒教育赋予不同的主题,深化教育效果、引领班级走向,这也就是“事易时移”,措施变矣。

资料来源:任兴华。班主任工作案例:依“事”择“时”,巧施惩戒。。banzhuren。gzuoanli4582。html。

(三)民主管理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