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电子版 > 第一节 班级活动概述(第3页)

第一节 班级活动概述(第3页)

②主持人可同班主任与班长共同主持。

③化装要符合时代特点、职业特点和年龄特点。

资料来源:史爱华。班主任工作典例与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或班级有计划地组织指导下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教育活动,例如,社区服务、学校联谊、参观、社会宣传等。青少年的成长不是在与世隔绝的围墙内完成的,它需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品德发展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成员组成、社会机构、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体验教育要求。把教育活动扩展到校外社区、社会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社会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织形式。[11]

我国中小学有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或教育基地的传统。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把多种教育基地加以利用,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当代著名发展心理学专家詹姆斯·尤尼斯等人研究了青少年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和其他各种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公民政治意识和道德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有如下转变:学生们由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漠视到关心和产生责任感的转变,从对无家可归现象的漠不关心到产生同情行为的转变。尤尼斯的结论是:参加无偿社会服务是高中生遵守规则行为、非常规行为及违规行为和态度的一个有说服力的预测指标。中学生参加的无偿社会服务和学校社会工作使他们体验到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在自我认同感发展的关键期,这些规范与价值观念给青年人提供了令人深思的资料。

[案例6-3]

从一分钟谈起

(高一班级社会调查讨论活动)

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座谈使学生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从而有效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钟,做时间的主人。

准备:

①会前由班委会干部带领数名不珍惜时间的同学,分专题深入社会调查,了解“一分钟”在工农业、国防事业上的重大意义(制成图片),并在调查基础上,结合班级与本人浪费时间的现象,写出调查报告。

②教室布置:在黑板上方悬挂一时钟,黑板中央写着“从一分钟谈起”,旁侧书写名人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③班级爱惜时间公约(草案)。

过程:

①宣布“从一分钟谈起”主题班会开始,请同学静看时钟走完一分钟。

主持人:“一分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短暂,然而这60秒在‘国家’建设中是那么不平凡,现在让事实来说话吧——”

②请调查组成员宣读调查报告:

正面——一分钟在工农业、国防事业上的重大意义(可用图片或投影仪)。

侧面——班级或个人浪费时间的典型事例。

③围绕中心议题“如何珍惜每一分钟”进行座谈,班主任与主持人要对发言者进行评议,对正确的意见要肯定,有创见性的要表扬,对有欠缺的要指正。例如有人提出“走路背外语、晚上少睡觉”,教师指出:“珍惜每一分钟,不是要求大家24小时不休息,而是要求我们在应该学习的时间里要精力集中,有效地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

④在同学广泛发言的基础上,班主任、班委会要集思广益,制订出“班级爱惜时间”公约,并当场宣读通过。

⑤要求每人根据公约制定个人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劳动、文化生活和休息等,并决定在期末召开“交流珍惜每一分钟”经验的主题班会,以巩固本次班会的成绩。

4。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会不时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如学习与生活习惯问题、公共道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价值观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等。[12]这些问题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他们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予引导与教育。老师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除了随时给予个别指导外,最有效的形式是通过设计与组织的班集体的活动给予引导,例如“什么是幸福?”主题班会、“人都是自私的吗?”辩论会等。主题班会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

如果详细划分的话,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多样化的。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社会环境的学生,班级活动安排的侧重点会有较大的不同。

[案例6-4]

妈妈,您辛苦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一、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班级内,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通过平日观察,我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如不懂得关心人,凡事总以自我为中心,被批评几句就委屈得不得了……凡此种种证明,他们只关心自己,而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爱他人、关注周围的人群与世界。如何让孩子们学会爱他人呢?借着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母亲节综合实践活动。在讨论“母亲节”、说说我的妈妈、背诵相关古诗和格言、“我的母亲节计划”、制作节日卡等一系列环节中,综合运用了各科知识,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语文以及美术学科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自己的妈妈,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同时学会感恩,学会表达爱,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本次活动同时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活动设计

(一)针对“母亲节”展开讨论: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那一天吗?生(举手):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师:那你们知道母亲节的由来吗?(学生思考)(教师讲述母亲节的由来,同学们认真听讲。)通过本环节,学生了解了母亲节的由来以及母亲节的一些习俗,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加深了对母亲节的理解,同时引入本次活动的主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