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本教学中互学的诊断与改进02
生1:大约是50平方米。
生2:大约是52平方米。
生3:大约是47平方米。……
师诱导:面对这么多的答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4产生主问题:老师,我们估算的都是同一块地的面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
师:是啊,为什么我数出的答案和别人的不一样呢?是不是很想听听别人是怎么数的啊?
生:想。
师:好,满足大家的要求!现在我们在4人小组内做两件事情(课件出示):
1。小组内交流你数方格的方法,并找出这些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2。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形成一种你们认为较好的数方格的方法。
于是,学生们围绕这个主问题展开合作交流……
在上面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紧紧锁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围绕数方格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分歧,产生认知冲突,诱导问题产生,引爆学生思维,进而引发全班共鸣,再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再看一节语文课,小学语文四年级人教版《寓言二则纪昌学射》。课文如下:
飞卫是一个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你练到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我们教学寓言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学懂课文的寓意。因为寓意是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的道理,常常隐藏得很深,不容易明白。围绕这篇课文的寓意(教学难点),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的周满老师是这样诱导学生产生主问题的: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什么?
生:纪昌学射。
师:学习什么?
生:射箭!
师:那写纪昌练习眼力用了几个自然段?
生:两个自然段。
师:开弓放箭呢?
生:一个自然段。
师诱导:其实只写了两句话。那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产生主问题:我想问的是,这篇文章是写纪昌学习射箭的,为什么练眼力却用了两个自然段那么多篇幅,为什么不详细写纪昌开弓放箭呢?
师:问得好,大家也有这个疑问吗?
生(齐):是!
师:好,请大家在小组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展开合作交流……大约3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展学交流。
生展学:我们小组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纪昌练眼力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寓意是: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练好基本功。
师:也就是说,作者写纪昌练眼力其实就是在练什么?
生(齐):基本功。
师:很好,这就是作者想要突出的寓意: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纪昌最后才能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
生(齐):射箭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