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摘抄笔记 > 第四节 重庆瞭望02(第2页)

第四节 重庆瞭望02(第2页)

我感觉最能够为改革注入动力的是“学校工作评估行动”这一工作举措。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学期初制发评估方案,评价内容分解到区教委每月下发的重点工作之中(每月一次推进会、每月几项重点工作、每月一场“学本教学大讲堂”,体现思想引领与难点突破结合的工作特点),采用实地查看、网络评价等方式,通过专题评估与资源网向各共同体和学校及时反馈情况。二是注重结果评价。我们对全区13个校际共同体、26所中学、54所小学进行结果评价,把评价分数与等级、特色与问题编印成全区“学本教学”评估报告,将其反馈到每一所学校,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既注重过程评价的反馈矫正,又强化结果评价的激励导向,让评价产生强大的驱动功能。

再比如说,我们制定的“学本教学”课堂改革目标:前三年全区中小学课堂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如何才能实现?除了管理、研训、评价等多管齐下之外,需要有更强有力的举措和机制。我们的过硬策略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年“树样板”,举行优质课竞赛;后两年“补短板”,举行过关课展评,过关课展评考核不合格,则下岗接受培训再考核。按照三年整体计划:2013年为全区各学科的优质课比赛;2014年为语数外三科之外的各门学科教师“学本教学”课堂展评过关考核;2015年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教师“学本教学”课堂的展评过关考核。如此反复循环,这其实就是在建立一个区域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教师参与任何一次孤立的研修活动所获得的发展,远没有亲身参与一场“真刀真枪”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有效。

按照第一年“树样板”的要求,从2013年9月至12月,我们举行了为期4个月的“学本教学”优质课竞赛活动。赛课活动,分校级初赛、校际共同体复赛和区级决赛三个层次,参赛学科41个,涵盖普教系列小学至高中所有科目和职教系列全部文化学科;参赛学校91所,包括86所普通中小学和5所职教学校(含4所民办校);初赛选手2215人,复赛选手743人,决赛选手354人,三级赛课均为团队作战,实际参与面之广几乎覆盖了沙区全体中小学教师。参加区级决赛的选手中,既有功成名就的市、区骨干教师,也有已走上管理岗位的主任、副校长。其中不少选手已获得过市级赛课一等奖,有的还在全国赛课中获奖或在全国性会议上多次献课,他们在区学本教学赛场上再次亮相,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本次赛课活动在沙区教育史上创造了时间跨度最长、参赛学科最齐、参与学校最全、参加人次最多、观课频率最高五个“最”。在三级赛课中,我们前期所研制的《学本教学评课标准》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检验。基于大量课例的校本研修、校际共同体研修和区级学科共同体研修空前活跃。许多学校各学科均以“1+2+N”(一个参赛教师,两个辅导老师,N个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全过程)的赛、培方式备战,把校本研修、校际共同体研修和区级学科共同体研修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网络视频直播打破了时空界限,为中小学教师观课议课带来极大便利。许多教师进入“空中课堂”观摩学习,许多学校安排教师收看赛课网络直播后召开研讨会,大家对“课堂到底是谁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学生到底该在课堂上得到什么?”“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建立的核心要素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有效的探讨。

这次赛课活动为全区中小学高品质学本教学课堂的创生和合作共赢文化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一大批学本教学骨干脱颖而出:区级决赛共评出一等奖145名,二等奖211名,同时评出优秀校际共同体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590名教师获得了指导奖。区教委为此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给每名获奖者颁发了一枚特制的水晶奖杯,共计发放奖金50多万元。我在大会上对本次赛课活动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细数三级赛课中典型的人和事,让参会的数百名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深受感动。学科赛课给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推进学本教学树立了标杆,也初步建立起了全区学本教学人才库。在2014年至2015年重庆市和全国性各类赛课中,沙坪坝区选手屡创佳绩。

没有均衡发展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均衡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不满足于“优中选优”的传统赛课模式,着手建立一个旨在“补短板,促均衡”的教学展评机制,为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的教师提供以课例为载体的专业能力提升机会。

2014年在沙坪坝区教育工作会上做首届“卓越杯”学本教学优质课比赛总结报告

按照后两年“补短板”的要求,从2014年9月至12月,我们举行了首批次为期4个月的“学本教学”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我们划定参加本次过关课展评考核教师的范围和要求:一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暂不参加,这三个学科教师的考核时间放在2015年;二是近五年(2008年9月1日以来)获得过区级二等奖及其以上等级赛课奖励的教师暂不参加,其余教师全部参加。全区共有1317名教师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都必须接受课堂过关考核。

过关展评课活动仍分“学校磨课—校际共同体指导—区级展评考核”三个层次进行。这1317名教师(含中职的基础学科)全部报名并参加了校内和校际共同体“练兵”及展评活动,从中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35%的教师,约471名教师参加了共计36个科次的区级现场过关课展评考核。数据统计显示,在参加区级过关课展评考核的471名教师中,教龄25年及以上的教师113人,占24%;教龄3年以下的职初教师74人,占15。7%。举行这次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人能上规范课”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叫做“规范课堂”?“教本教学”与“学本教学”对此存在迥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在“教本课堂”看来,能够“教得正确、讲得清楚、听得明白”的课堂就是“规范课堂”,但在“学本教学”看来,这几点虽然在很多时候仍有必要,但却远远不够,而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做到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法、学得有效”。因此课堂教学的“新常态”应该是:以学生自学为起点,以小组互学为基础,以活动展学为重点。所谓“课堂转型”,主要就是指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我们因此举行了大量的通识培训和分学科的操作技能培训,把学本理念及其操作要领贯彻到了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科。

但是,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仍然给每一位参加者提出了极大挑战。很多中小学教师从理智上认同这样的变革,但真正要颠覆自己已经习惯了的“讲授式”教学,并且要接受过关考核,内心依然感到无比的焦虑甚至恐惧。对于大多数接受考核的教师来说,这既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寒冷的冬季,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描述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这其中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大学城一中的卢永杰老师被抽到参加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过关课展评之后,找到校长说,这次活动既然已经公布了,我会认真准备,但是下学期能否安排我从事非教学工作?在教研员和教研组的帮助下,除了参加区级教研活动以外,学校专门安排卢老师举行了6次校级展示课,每一次展示课后进行专题教研活动,并指定上一年度区学本教学赛课一等奖获得者黎卿涛老师一对一帮扶。一次次磨课,使卢老师逐步加深对学本理念的认识,提高组织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能力,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潜力。在学科展评课赛场,卢永杰老师的课被所有评委一致推选为“优良”。赛后卢永杰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学期让我真正体味到上课快乐的滋味,有那么多人来帮助我,使我体味到不断成长的快乐。接下来我想向校长请示,明年我还要上课,而且要把学本教学课上得更好,把我们这门‘豆芽学科’培养成参天大树。”

2016年寒假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举办龚雄飞“学本教学”专题报告会

随着展评活动的落幕,在471名参加区级展评课的教师中,106名教师最终获得了“优良”等次,363名教师获得“合格”等次,合格率99。15%。仅有两名教师的分数没有达到“合格”线。区教委对获得组织奖一、二等奖的校际共同体和获得“优良”等次的教师给予了通报表彰和奖励,奖励经费一共约80万元。

学本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次痛苦的蜕变,是一种破茧成蝶的挣扎,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建构。其中,我们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义无反顾积极反思的主流声音,有风雨兼程疲于奔命的沉重喘息,有困惑无助充满期待的呼唤,再加上基于不同价值或利益追求的混杂声音,组成了这个阶段特有的交响曲。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刺耳的“杂音”。有一封匿名信写给市教委,反对沙坪坝区“搞过关课展评”,甚至提出再继续下去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市教委给予了沙坪坝区坚定的支持,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区教委坚定的支持,尤其是主管教育的宣传部部长林平和副区长蔡道静,更是课程改革的坚强后盾。在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上,在全国我还没有看到过像重庆市沙坪坝区这样的力度,连当年的湖南汨罗市也无法企及。特别令人倍感敬佩的是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彭刚和区教委主任肖长树,他们都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教育情怀的行政领导。他们深知,作为重庆市教育强区和教育高地的沙坪坝,靠“保”是“保不住”的,法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奠里斯·啥布瓦赫有一句名言:“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唯有教育改革才能确保教育的优势并创造新的时代。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顶住压力继续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使我想起了当年湖南汨罗市教育局的黄泽南局长。

2016年寒假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专题报告会

五年前,我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遇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的蔡道静副区长和肖长树主任,他们真情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团队,到沙坪坝区来一起干事创业。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被这样两位追求事业胜于追求名利的领导所折服,追随他们来到这里当校长。五年后,当我们风生水起地推进区域改革时,我庆幸自己做出了人生中一个最为正确的决定。人生在世,生命苦短,在有限的年华中做一点真正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事情,不愧对自己的生命良知和教育道德,何其之幸也。

2015年元旦,我们几乎零差错地完成了首次全区过关课展评考核活动,顿感一身轻松和惬意,这份轻松和惬意只有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之后你才能体会到。我连夜赶回湖南去看老娘。飞机刚刚降落长沙,我收到重庆六十八中学校长张克运的短信,他给我发了一首仿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词,作为对我的

新年祝福。

数日暖阳欺冬树,心花放、关不住。

欢声笑语香满路。祝福声起,祈愿流转,正凭东风舞。

惬意年华寄高楼,软语殷殷暗香去。

心儿寻他万千度。此际回首,温暖总在,藏记忆深处。

我能读懂他的心声,能读懂沙坪坝区校长们的心思。在区域性大面积推进以“学本教学”为突破口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大批中小学校长身体力行,向保守和顽固宣战,屹立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去追寻理想的教育。“心儿寻他万千度”,“他”指代什么?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也许是指代我们追求的事业?是指代我们对学本教学、理想学校和卓越教育的追求?是倚靠在岁月边缘的一份回眸与眺望?如果说,“回眸”是面向昨天的教育寻根,那么“眺望”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构思。

我对此感触良多,作七律一首回复:

七律元旦

沧桑一年辛劳透,

往事悠悠无遗漏。

夜寒料峭伴人归,

春色婀娜迎柳秀。

倾囊只觉酒中苦,

低眉但见人空瘦。

几处徘徊觅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回顾这一年来,我与许多校长在改革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改革虽然辛苦,仆仆风尘,满身疲惫,甚至遭遇诸多误解与诽谤,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反思这些困惑和争论,说到底是对课程价值的争论。不同的价值追求决定不同的伦理判断和行为选择。改革因不同声音而艰难,也因不同声音而精彩。

在我办公室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行军床,小得仅仅能容得下一个人躺着。很多时候我会躺在这里,静静思考过往:人的一生真是非常的短暂,存在是一种真理,也是一种虚无,也许是我选择了教育,又或许是教育选择了我。虽然,我只是整个沙坪坝教育发展和进化的链条上一个偶然出现的人,但我却可以更好地成为“教育的头脑”,去创造更多的意义,以此奉献给沙坪坝教育。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因为沙坪坝是一片教育的沃土,历来有吐故纳新、改革自强的文化惯性,培育了沙坪坝教育人志在一流的骨气和性格。当学本教学在改革中不断被强化,开始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并不断催生出校长和教师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时,校长和老师们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被大大激发出来,开始自觉地抱团前行,冲击高端。这其实就孕育着新的解放:当校长和教师群体的创造意识被挑战与波澜激发和唤醒后,那种生命的迸发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