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读书笔记 > 五初中数学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与点评(第3页)

五初中数学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实录与点评(第3页)

师:大家赞成吗?

生:不赞成。

师:说说你是怎么求正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度数的?

生1:用十二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除以它的边数十二。

师:为什么要除以12?

生1:因为正十二边形有12个内角,而且每个内角度数相等,所以就用内角和1800°除以12。

师:方法是正确的,肯定是计算出了问题,我们来看看他的计算过程。

(展台投影计算过程,学生自己找出计算失误的地方,强调计算要仔细)

师:谁愿意来展示第2题?

生:我们求到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所以有150+80+2x=360,计算得出x=65,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所以有150+80+2x=360,计算得出x=65。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所以有160+90+110+3x=540,计算得出x=60。

师:第3题呢?

生:我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建立了方程(n-2)×180=1440,从而求到n=10。

师:同学们赞成吗?做对的举手。

师: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谈你有哪些收获、体会或疑问?

生1:我知道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生2:我学到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生3:我还学会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生4:我学会了用多种方案来解决问题。

生5:小组在一起学习可以收获到更多的解题方法,使我体会到了小组在一起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三、课堂小结

生:自我小结。

师:今天我们从水立方的外墙上发现了多边形,然后又运用“转化”、“类比”的思想方法求到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内角和,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出了n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收获很大。但最令老师感动的是,大家解决问题的时候积极思考,小组合作时的凝心聚力、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今天我们探索了“多边形的内角和”,那“多边形的外角和”又有什么奥秘呢?期待下节课大家更为精彩的发现!

【教学点评】

本节课教师遵循“先学后教,互助展评”的原则,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学本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思维互动,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学生在自学、互学、展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愤悱状态。这一学习效果得益于学习主问题的精准设计,全课学习中学生主要循序渐进地解决了这样三个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哪些多边形的内角和?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你能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吗?这三个问题中,问题1和问题3是解决主问题的辅助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问题2是主问题。这三个问题以学习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主线环环相扣,问题1——在前面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哪些多边形的内角和?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学生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出问题。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有效自学、互学、展学,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由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问题2解决的基础上,适时类比四边形的解决方法,引出问题。3——从特殊入手得出一般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全课以一个主问题统领两个辅助问题,贯穿全课的自学、互学与展学全过程,为学生搭建起层层递进的学习阶梯,激发学生无穷的思维之源,使课堂充满浓厚的生长气息。

二、重视展学,彰显课堂精彩

学本教学的精彩来自于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的精彩,来自于学生思维过程的精彩,来自于课堂生命成长的精彩。这些学生个体、学习共同体的精彩要以一定的形式呈现,成为课堂学习的资源,展学是课堂精彩分享不可或缺的形式和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精彩的展学过程充分展现出了数学课堂生长之美,例如,当学生在解决主问题2“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时,学生经历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的展学过程中,学生结合图形有理有据地讲解了四种不同的思维方法:

得出了四种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四个算式:180°×2=360°,180°×4-360°=360°,180°×4-360°=360°,180°+360°-180°=360°学生在这些方法的启发下,进而还产生了“在四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在四边形外部任取一点”作辅助线,将四边形分割成不同三角形来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这个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再现,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思维场,使大家在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同时,积极吸纳别人的思维方法,改造自己的思维,进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生长课堂,能在课堂上身临其境的亲耳聆听到学生思维成长拔节之声。

三、适时领学,提升思维品质

导学是提升学本教学课堂学习深度的保障。上述教学过程,教师有效的导学促进了学生高效的深度自学、互学、展学。例如,在学生展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停追问,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梳理、归纳和提炼,既找出自己计算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特点,又和别的方法相对比找出区别和联系。当第一种方法展示后,教师及时追问“你连接对角线AC的目的是什么呢?”的问题,想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根源,学生回答“把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接着继续追问“两个三角形的内角与四边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每个三角形的内角都是四边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180°×2=360°”,引导学生将算法背后的思维过程完全暴露出来。又例如在第四个学生展示后,教师再一次提出了一个追问“同学们都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或梯形,都是把它分割开的,那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种方法把它补成一种我们熟悉的图形呢?”把学生的学习研究视野扩展。由于有展学过程中关键性的追问,学生的思维随时处于被整理有序的状态,所以最后得出概括性的学习结论:“只要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或补成我们熟悉的图形,就能解决四边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作辅助线,转化为已知内角和的图形来解决,这就是利用了数学中的转化的思想方法。”有效让学生超越具体计算方法,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凸显数学课堂的学科本质,有效地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厚度。教师通过有效的导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陈述性知识,更让学生学会程序性知识,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怎么做,尤其是怎么想。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重难点知识落实到位,学生当堂检测通过率高,有效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恰当地渗透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获得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