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龚雄飞与学本教学读书笔记 > 三学本教学中展学的困境与对策02(第3页)

三学本教学中展学的困境与对策02(第3页)

三是加强教师引导,激活展学思维。众所周知,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学本教学中与这三类知识内容相对应的展学方式分别叫做陈述性展示、程序性展示、策略性展示(如下图)。

陈述性展示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以陈述正确结论为主,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也部分涉及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展示主要解决“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以分析理解知识的过程和原理为主,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的展示。

策略性展示主要解决“怎么想”的问题,以分析理解思维的方法为主,展示如何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实现并调控自己的学习与认知思维过程的策略、方法、原理等。

陈述性展示、程序性展示、策略性展示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在展学过程中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展学方式,在保障必要的陈述性展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进行程序性展示和策略性展示,在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以展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在提升展学品质、激活展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灵活的引导非常关键。学本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主导下的“学为中心”,因此,学生的自学、互学、展学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是提升展学品质的一个保障性条件。在学生展示、评议的时候,老师要随时准备介入,要通过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展学,把学生的展学引向深化,引向精确,引向精彩。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展学可能是不深刻、不精确、不精彩的。这就需要把教师的角色由“教师”变成“导师”。

在学本教学展学引导中,针对学生展示表达中出现的“错、偏、简、漏、过、浅”六种情况,教师要快速切准学生的思维脉络,准确判断思维拐点,寻找策略,顺势而导,以教师有效的引导优化学生展学的思维过程。

例如沙坪坝区回龙坝初中刘智慧老师在初中数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以下导学方式来优化学生展学思维:

师:求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看见大家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我们做讲解展示吗?

此时全班学生都举手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很好。

教师指定一个小组展示。这个小组的学生在一个四边形里画了一条对角线(如右图)。

师:请给我们大家讲一下!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连接AC,作四边形的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我们知道,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180度乘以2(学生边说边板书180×2=360度)。

我们分析,这位学生的展学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出在,学生讲解的180×2=360度,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而问题所求的,是这个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展学讲解有“遗漏”,思维不完整,没有讲清此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任意四边形内角和的等量关系。请看老师的引导:

老师追问:那,我想请问一下,你连接对角线AC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1回答: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老师又一次追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跟这个任意四边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生1回答: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都属于四边形的内角,我们知道,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这里有两个三角形,我们这样就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乘以2。

师:最后等于……

生1:360度。

师:她讲得非常清晰,还有不同做法吗?请××组的同学来试一下。

这就讲清两个三角形的6个内角之和正好就是四边形的4个内角之和的道理。数学的特点就是精确,就要讲清每一步数理逻辑变化,如为什么要加?为什么要减?为什么要乘?为什么要除?为什么要平方和开方?理由是什么?把每一次数理变化的逻辑讲清楚了,数学就讲清楚了。难怪弗朗西斯·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个小组派上了他们小组中的一个后进生上台展学。这名后进生上台先作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并把对角线的相交点定为O点。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2:我们组是先连接AC,再连接BD,交于点O,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

老师肯定了这个组的思路,对这个孩子讲的姿势提出了要求:要面向全班讲解,这实际上是对他的学习技能提出要求,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生2:结果等于180度乘以4,然后要减去……

孩子准备继续讲,可老师马上追问:为什么是180度乘以4呢?

生2:因为两条辅助线把这个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然后再减360度,最后等于360度。

我们继续分析,这个孩子的展学有什么问题呢?他把4乘以180度讲清了,可是为什么要减360度这个数理逻辑却没有讲清楚。此处,学生的展学只有思维结果(要减360度),没有思维过程(为何要减360度),这是学生展学经常出现的问题。当他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精确表达自己解题过程的时候,他的思维就已经非常清晰了。此时,如果老师把“讲一讲为什么要减360度?”这个问题抛出去,这个孩子有可能会被问得措手不及,因为他是小组中的一个胆小自卑的后进生。老师的机智在于,既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要降低追问的难度。

师启发:老师请问一下,你减去的这360度是哪几个角呢?把它标记出来。

不要学生讲,只要他标出来,这个比讲解难度低得多的任务学生是能够完成的。于是学2标出这4个角。

师追问:这四个角是不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2回答: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