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教育学院是什么 > 第三节 学校的室内环境与设施(第1页)

第三节 学校的室内环境与设施(第1页)

第三节学校的室内环境与设施

一、教室环境

中小学教学用房中的普通教室是学校建筑中数量多、功能要求高的主要使用房间,学生在校期间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教室环境如大小、形状、朝向、室内设施、室内环境以及房间的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和学生身心的健康,美观、大方、明亮的教室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教室的面积与地面

1。教室的面积

教室的大小主要根据同时在教室内的学生人数决定。每名中小学生在教室内应占地面积分别为1。22m2和1。15m2。[1]此时教室进深以小学6。6m、中学7。2m较为理想。假设中、小学每班学生数分别为50名和45名,则教室的使用面积小学多采用50。46~61m2,中学教室使用面积为55。7~67m2。

教室面积宜便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面积太大容易影响声音传播导致声学环境障碍,音质条件下降,影响听课效果。

2。教室的地面

教室的地面宜采用易于清洁、较为光滑、热工性能好的材料,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水泥地面及地砖地面。国外也有的采用塑料、地毯、木地板等做地面。

(二)教室的形状

1。矩形教室

矩形教室是我国常用的平面形式,并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长宽之比4:3或3:2,前德国还制定了定型设计方案。矩形教室的进深尺寸以6900~7800mm为佳,长度以8400~9600mm为佳。矩形教室的优点是经济而有效地利用房间面积,结构简单,便于布置。

矩形教室的学生衣物存放,当条件允许时,可考虑放在教室后部或沿走廊墙设存放柜。缺点是教师与后几排学生之间人际距离太大、可控效度降低,学生视距太长,听距太大后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方形或近似方形教室

方形教室即教室沿着开间方向的尺寸与进深方向的尺寸基本相似。方形教室的优点是缩短教室长度,后排学生视距相应缩短,视听条件得到改善。方形教室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800~8400mm×7800~8700mm。

方形教室由于进深大,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侧采光;由于增大跨度,相应增大梁的断面高度,从而影响教室的净高及层高。

3。多边形教室

常见的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平面的教室,主要是能最大限度提高有效使用面积、减少教室的面积和体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室内学习环境,满足视线、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多边形教室可有多种组合,外观处理上也有较多变化,但结构较复杂。

(三)教室的高度与容积

1。教室室内的净高

中小学校教室净高度的确定与教室容纳人数,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教室的进深尺寸等因素有关。目前我国近期中学人数为50人班,小学人数为45人班[2],考虑到容纳人数、跨度与梁高、进深与采光、容积与换气、室内空间观感等因素,教室内净高不宜太低,但增加建筑物层高会影响单方造价,据有关资料分析,层高每增加100mm,造价将增加近1%。因此,合理的确定室内净空高度,对满足教室内功能要求和节约造价都有积极作用。由于我国地跨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变化很大,对教室的层高有一定影响,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室层高有可选择范围,一般小学3。30~3。60m,中学3。40~3。90m,如果减去楼板厚度,小学教室净高为3。10~3。40m,中学教室净高为3。20~3。70m。[3]

2。教室的容积

教室的容积决定了教室空气的质量。一般教室层高建筑设计为3。4m,这样在人均面积达标1。1m2的前提下,保证人均空间达3。7~4。3m3,这样保证学生在教室内单位时间里氧气的占有量。如果教室层高不够,或有的学校装修之后使层高缩水,或设计时忽视了排风扇或通风口,使得自然条件下教室不能达到每小时换气小学3次、中学4次的标准[4],这样就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二氧化碳、水蒸气、重离子的数量就会增加,室温上升、降尘量增多,细菌污染的可能性增大,出现有机杂质、氨、硫化氢等物质,导致人均氧气供应不足,学生会感到不适,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思维混乱、学习效率降低、自我感觉变坏,甚至产生头疼等症状。

北京市劳保所安全评价中心等的一项调查发现[5]:学生总是“睡不醒”与教室的空气质量有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供应不足是孩子们嗜睡的主要原因。国家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是每立方米二氧化碳不超过0。1毫克,而在调查中被检测的几个教室每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都在0。3毫克左右。

图10-5过度装修导致教室容积缩水

图10-6扎堆式座位易导致颈部疲劳和分心

(四)教室的布局与设施布置

1。教室的布局

教室座位布置应便于学生书写和听讲,教师讲课和辅导,通行及安全疏散。常见教室布局根据班额大小而定,有“矩阵式”“半环式”“扎堆式”“马蹄式”“环式”“对垒式”“双马蹄式”“双环式”等。[6]但无论如何布置,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7]:

——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

——前排座位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2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0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图10-7几种不同类型的教室座位布局图

教室布局还应根据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个子大小、眼睛大小、是否爱走动巡视、学生年龄、学生纪律情况、课堂活动内容是否需要讨论交流等具体情况确定,各有利弊,不可千篇一律或盲目模仿。

2。教室的设施布置

为在教室内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环境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置讲台、黑板、“学习园地”、展示栏、清洁用具框等,还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以下设施:

存物搁架:用以存放体育课时穿着的衣、裤、鞋等,或冬季的大衣、帽等,其位置以设置在后墙学生用的黑板下部为宜。

挂衣钩、伞架:用以挂放大衣、皮帽、雨衣或雨伞等。一般是在教室后墙学生用黑板之下或两侧设挂衣钩;在后墙靠门处或走廊处设可移动的有滴水槽的存伞架供本班学生使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