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公共教育学院是什么 > 第二节 教师(第2页)

第二节 教师(第2页)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总体上,《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是比较细致、具体的,也是比较全面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师权利,下面分别对教师的各项权利进行简要解释。

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师的这项权利称为教育教学权。教师是一种专业的职业,从事教师职业就要进行职业生活,参与职业活动,而教育教学是教师需要参与的最基本活动。

第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教师的这项权利称为学术研究权。教师作为研究者主要是出于对教师工作的对象、环境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原因,教师从事学科研究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第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教师的这项权利称为指导评价权。教师的基本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促进学生学习,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因此,指导评价权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

第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教师的这项权利称为报酬待遇权。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获得相应的工作报酬才能持续,国家给予教师的福利待遇是对教师承担教育这种公共事务的回报,带薪休假是对平时繁忙工作的补偿。因此,报酬待遇权也是教师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教师这项权利称为参与管理权。学校的基本工作是教育学生,而教师是这项工作的最直接执行者,因此学校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服务机构。所以,教师有权对学校的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这项权利称为进修培训权。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水平。因此,进修培训权也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必要权利。

(二)教师的义务

社会对教师的规范性不仅体现在教师享有特定的权利,而且更体现在教师要为履行职责承担特定的义务。在教师这里,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除了《教育法》规定教师“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之外,对教师义务的明确规定体现在《教师法》第八条中。具体规定见下框。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五、教师个体专业发展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以及一般阶段与途径,这样个体才能更好地筹划自身的专业性发展。从国际趋势来看,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也得到普遍的重视。1963年和1980年世界教育年鉴的主题分别是“教育与教师培养(EdudTrainingofTeachers)”和“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ofTeachers)”。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未来教师必须了解的领域,也是自己今后在职业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

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定义,这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不同视角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教师专业发展,从字面意思上是教师的专业性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品德、专业自我等方面。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首先从事实上表明,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并不能表示就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从专业发展的程度来说,教师资格证只代表了专业发展的最低要求。

教师的专业结构主要包括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发展自我意识,因此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育信念的建立。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教师非常相信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个体坚持的最根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赋予自己职业生活以更大的意义,也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变化带来的极端不确定感,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把一些观念或理念作为支配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最根本观念,这就是教育信念。作为最根本观念,教育信念一般是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对象的理念。可以说,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育行为的支点和专业自我的内核。

2。专业知识的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专门知识,一般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量上的增加;二是质上的提升;三是结构的优化。很多新教师经常在开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表露两个极端,一是精通学科知识不知教育教学知识,二是学科知识薄弱教育教学知识充足。第一种情况造成教育教学呆板,第二种情况造成教育教学空洞。所以,教师专业知识丰富必须包含优化结构的内涵。

3。专业能力的增长。教师专业能力一般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的一般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基础,是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专业特殊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教师专业能力的增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教师是一门实践性职业,任何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建立在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基础上。

4。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教师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动力基础。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理想、对职业的态度、工作积极性高低以及职业满意度等。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从事教师职业都是考虑到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特点(假期长)等方面。但是,如果以此为从事教师专业的动机基础就不利于激励自身更加投入地工作,也不利于产生较高层次的职业满意度。

5。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表现在教师自身有积极的专业发展自我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筹划并参与促进专业发展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的发展,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且,教师作为成人,已经具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使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变得更为重要。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直接表现为教师个体专业性的提高,最终表现为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教师个体整个职业生涯的主题,是教师个体需要积极投入的活动。

(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已有很多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阶段)的理论,如“关注”阶段论、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心理发展阶段论、教师社会化发展阶段论和综合阶段论[5]。为了简洁鲜明地介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这里主要介绍“关注”阶段论和职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1。“关注”阶段论

“关注”阶段论诞生于美国学者富勒(Fuller,F)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教师“关注”进行的研究,完善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修改补充。我国学者叶澜等人把“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区分也同样是依据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关注”对象的转移为依据,该分段在表明关注对象变化的同时强调了教师专业结构的变化。

富勒在对教师关注问题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她发现教师关注的对象会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她和鲍恩(Bown,O)据此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6]。

(1)教学前关注阶段(preteas)。这个阶段是任职前期,这个时期的“教师”对教师工作仅是想象,他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是自己。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earlysaboutsurvival)。这个阶段是入职初期,这个时期的教师对教学工作非常生疏,主要关注自己的胜任力以及如何生存,关注课堂控制、是否被学生接受以及他人的评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