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上上是一个清秀可爱的女孩子,扎着马尾辫,身着英伦格子装校服,满脸的朝气蓬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参加了“雅·CAFE”店长的竞选活动,没想到在激烈的角逐之后,她竟然成功了,成为“雅·CAFE”的当家人。“雅·CAFE”在某种程度上迅速激发了叶上上的商业天赋,她带领自己的核心团队,确立经营目标,研究经营策略,掌控着这间咖啡屋的整体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营业后,“雅·CAFE”步入了正轨,叶上上越发地自信,她说:“我们相信凭着我们的经营策略,应该会有盈余。”8元钱一杯的咖啡较之市场价的确低了许多,但针对高中生这个群体市场,还是非常明智的一个定价。自身获得不错的口碑,再加上媒体给力的宣传,“雅·CAFE”很快声名鹊起,在顾客心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叶上上并没有一味地乐观,她想到了存在亏本的可能性,于是又老练地设计了拉动外援支持等一系列应急措施。
通过“雅·CAFE”这个由学校提供的学生自主管理平台,叶上上与她的“4人核心团队”及其所招募的50名学生店员全权经营这个兼具商业味和文化味的独特场所,从而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内在多面的潜力也得到了全面发掘。对于未来,叶上上是无所畏惧的,尽管知道以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她同样也知道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足以应对一切。这种自信正是“雅·CAFE”所赋予的,更准确地说,是广雅中学所赋予的。
优秀学生的成长自然离不开优质的环境,他们需要从中汲取强大的养分,如同参天大树的长成需要肥沃的土壤一样。在广雅中学,有很多像“雅·CAFE”一样的群体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的思维维度,扩大学生的视野空间,让学生发现更强的自己。目前,广雅中学拥有32个品牌社团:无线电测向社、定向越野社、天文社、模拟联合国社、学生电视台、文学社、辩论社……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里展现才华、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收获成长。
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会员或成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学生社团的解读也牢牢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自愿、共同愿望、章程、非营利性、群众组织等。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生社团诞生于1904年,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通过集会、演讲、办报等方式抗议日俄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如果说最初的学生社团是基于维护国家利益,那么现在的学生社团更多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说,学生社团除了活跃学校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外,其最大的价值还在于提高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
广雅中学提倡的理念是:“没有加入社团,就没有真正进入广雅”。所以,为了表示自己真正进入了广雅,学生们总是无比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社团的怀抱之中。每一次的社团招新会上,总是会呈现出火爆的态势,再加上各自的卖力吆喝,32个品牌社团不费吹灰之力都可以招募到数量可观的新社员,甚至有些高人气社团还需要以考核的方式来提高准入门槛。
同学们选择社团的理由是什么?给出的答案不外乎两点:一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张诗琪、杜格琳便属于后者。
张诗琪、杜格琳在一年一度的广雅中学模拟联合国[1]大会上看到学姐学长们用一口流利的英语高谈雄辩,便心生羡慕,下一秒就滋生了进入学校模拟联合国社的想法。新学期的社团招新会上,两人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这个拥有6年历史,从开始几人迅速发展至近百人的大社团。“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这个世界,触碰这个世界”,这是广雅中学模拟联合国社一贯的宣传论调,也是张诗琪、杜格琳参与社团活动最真切的感受,她们变得越来越能言善辩,也越来越喜欢场上的“针锋相对”,因为那是自己展示实力、绽放光芒的时刻。2012年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如期举行,张诗琪、杜格琳作为广雅中学代表获得了杰出代表团奖。而在上一年度的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张诗琪、杜格琳的学长蔡天、范凯华获得最佳代表团奖,这是大会最高奖项。
广雅中学模拟联合国社给予张诗琪、杜格琳的远不止一张奖状这么简单。一位在广雅中学模拟联合国社“混迹”许久的资深社员说:“在模联社,我们演绎着不同的国家形象,模拟指定国家政策;我们聚焦当今的国际形势和时政热点,思考着世界的未来;我们在这里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素质,学会了责任与担当。”社团经历,让他们懂得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新任化学社社长潘俊锟也在社团的学习与交流之中开阔了眼界。还是一名普通社员时,潘俊锟就被老社长折服了,他说:“我对前任社长十分佩服,他探究未知化学领域的那份狂热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也鼓舞我在求学路上勇于尝试。”作为一个对化学有着共同爱好的组织团体,化学社会定期举办系列有关化学学科的学习及展示活动,分享各自的化学学习心得、见解及成果。
潘俊锟是广雅有名的“化学发烧友”,仅用一天的时间就翻完了高一化学、生物的教科书,发现当中很多的知识都已经掌握,于是获得学科教师的特批“自学感兴趣的课外化学知识”。而且,广雅还为其设立了一间专门的“化学探究室”,以便他更好地开展化学实验研究。潘俊锟由衷地感慨:“这让我享受到了极为自由的学术环境以及创新氛围,这为我的科研创造了很好的环境。我在这里发现了最好的自己。”
社团之外,广雅中学还有很多高端的社会实践基地供同学们历练,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微软公司华南总部、星海音乐厅、大洋网、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广州好迪集团、广汽本田、广药集团……这些知名企事业单位都会挂着这样一块牌子——广雅中学学生发展社会实践基地。
如果说社团能够让学生玩转学校,那么实践基地就是让学生们接受社会大课堂的洗礼。放眼广东全省,也就广雅能够做到如此。设置了五大板块培养目标:增长见闻、科学思维、人文素养、社会责任与人生规划。制定了总结评价方式:实践报告、成果展示。最后还会定期出版《成长的足迹——广雅学生发展实践基地活动成果集》,举办学生发展实践活动成果分享会,与实践基地负责人、教师、家长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与收获。一位教师曾做如此评价:“这种活动在教育方式上是一个突破。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而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比课堂上更优秀的学生。”
早在2011年,广雅中学就颇具前瞻性地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意图为学生发展提供专门的发展规划指导。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为此做出了不少努力,开展了以“全人教育、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命教育,以“品重学成、冠冕群伦”为目标的学生领导力培养,以“美丽心灵,幸福生活”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些教育的开展还要借助学校多年来打造的品牌(特色)活动来实现。
如何为广雅学子提供更系统、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指导?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团队不断摸索。2014年,广雅学生发展指导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各项目组陆续启动,为广雅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与指导。2014年3月开始,广雅为学生量身定制了系列“生涯指导”以及“升学指导”的专场活动,学生们与各行业专家面对面畅谈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未来发展空间,如曾举办广东省建筑科学院王新祥工程师的建筑专业类专场“脚踏实地,规划未来”;花旗银行亚太区高级客户经理李国豪先生的经济金融类专场“人生财富管理”;广州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施红涛先生的新闻传媒类专场“传媒业:从无冕之王到服务员”;全球生涯规划师沈青老师的生涯系列课程“遇见十年后的自己——我的兴趣”;沈涛律师的法学类专题“自由与正义之路”;华南理工大学招办刘艾芳科长的升学指导专场“华园专业菜谱”;华南理工大学招办周勤主任的“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等精彩纷呈的生涯指导活动。
“假如不在高端数学里感受到智力的挑战,不会发现自己有能成为数学家的可能;假如所有的计划都由老师安排,所有的活动都由别人主宰,永远也不能肯定自己的领导才能。”这是在广雅校园内流传的语录,如果不去尝试,如果不去经历,如果不去挑战,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也永远成为不了那个最强的自己。
广雅是一个缔造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因为广雅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曾经有一个叫周梓力的学生,数学一直是他的痛,每次考试都低于90分的及格线。却不想2014年高考时,他摇身一变,成为广州市文科的第一名。经历了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周梓力说:“很幸运的是在广雅碰到了很好的数学老师,在解题技巧方面,老师给了我很好的指导。”
广雅中学的高考神话其实是在2003年,这一年,广雅中学一共产生了四个第一:广东省总分第一名;综合科单科第一名;英语Ⅱ总分第一名;13人进入全省高考总分前100名,位居全省第一。
陈静雯就是2003年的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而且她还打破了这样一个纪录:成为广东首个放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勇敢选择广东名校——中山大学的状元。陈静雯家庭有点困难,父亲是自来水公司下属的汽配公司的普通工人,母亲是下岗工人,还有一个80多岁的祖母。自小自立、懂事,懂得感恩,这是陈静雯身上最可贵的品质。对于自己所收获的一切,她说:“这与学校的领导、老师的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广雅学生的高考能力在社会一直享有赞誉,尤其是近年来在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学校的高考重点率、本科率仍保持较高水平,“连续3年高考5条上线(一本、二本A、二本B、专科A、专科B)均上升,A类学校中只有广雅。”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无人不啧啧称赞。
广雅的传奇不仅限于各类中高考状元,钱科铭也是广雅师生口中的“传奇人物”。年仅28岁的他,头顶微窝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和CEO的光环,2013年入选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这个年轻人被认为是颠覆者和创造者,代表着同时代人最佳的创业精神、创新力和知识水平。
钱科铭履历显示,并非科班出身的IT创业者,却有着更加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宽阔的眼界,这种特质来源于他的高中生涯。2003年,考取广雅中学之后,钱科铭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一方面他成了一名高中生,另一方面他成了中国史上最年轻的黑客。“来到广雅之后,我更加全面地学习,以前的我有点反叛个性,广雅让我更加全面。”钱科铭对母校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已经是“半个大学”,既宽容学生的自由天性,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在广雅的时候就有很多的朋友,和老师也非常亲密,广雅就是一个自由包容的学校,大家都能打成一片。”钱科铭口中所说的好朋友,包括骆琦,他们都是从广雅走出去的非常优秀的创业者。
2015年暑假,高三18班的郑文哲同学作为广州市唯一代表参加了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小小百家讲坛全国赛”后,很有感触地写了一篇题为《发现,让我找到更好的自己》的感想体会,文章深情地写道:“从班里的读书之星,一直到全国的比赛,开始于一次意外,但一路上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帮助让我明白,机会往往源于意外,但抓住它却需要努力,唯有发现,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正是因为广雅中学为学生成长创设了很多平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优势,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政策性宽容,使得广雅有很多像郑文哲一样的学生,在这些尝试与发现之中不断获得提升和完善。
伽利略说,你不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只能教给他们去发现。奥巴马在2014年的开学讲话中也说到,上学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发现自我!叶丽琳校长认为,中学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才能,在群体中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培养自己的优势,进而为自己带来自信和成就、幸福和美丽,有效地领导人生。
2015年9月,广雅中学“十佳学生”的遴选工作又开始了,为了鼓励广雅学子立志成才,表彰品重学成的优秀广雅人,让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广雅中学每年举行“十佳学生”评选活动。这是一年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学生”也是广雅学校内学生最高的荣誉。
叶丽琳校长认为:“‘十佳学生’必须具有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具有榜样作用,树立学习的榜样。”那么,谁又会是下一个“十佳学生”呢?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要充分利用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教育的理想目标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形形色色。学校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评价特点不同的学生。只有适合于每个学生特点的评价,才能取得最好的评价效果,才是高质量的评价。
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告诉他:“你进步了,你成功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认可,才会有成就感,才会不断获得进步。“教育既可以发展人的才能,也可能抑制人的才能。”可见,教育评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因此,广雅中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
为了让广雅学生有成功体验,9月份对学生形象进行整改,评选“文明之星”;10月份读书月活动评选出“阅读之星”;11月份体育节评选“体育之星”;12月份艺术节评选“艺术之星”,等等。每个月校园之星的评选使每个学生每个月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每颗星都能折射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与感召力,带动学生发展。
除校园之星外,学校目前还设置了广雅“十佳学生”、学习进步奖、优秀学生干部等10个学生个人奖项;先进班集体、无人监考示范班等6个集体奖项。广雅相信,很多非智力因素更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完善和发展。
广雅中学学生成长情况
续表
续表
[1]模拟联合国(ModelUions),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及其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学生们要扮演不同国家或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通过演讲来阐述观点,为了“国家利益”辩论、磋商、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