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夕,广雅的爱国民主协会组织用学生会的名义创办了《广雅学生自治会报》,它在报道各班学习动态、组织学术讨论、刊登学生诗歌文章的同时,还有理有节地介绍各地学生运动的情况,分析解放战争的形势,宣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教育。
如今,团委和学生会是广雅学生自治的两个十分活跃的组织,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雅中学一直以来都鼓励、支持团委、学生会独立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节、辩论会、英语讲座、乒乓球赛、足球赛、民乐欣赏、英语歌曲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从制订计划到组织都是在学校指导和支持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团委和学生会的活动成了学生自治工作中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团委和学生会也成了锻炼学生多种能力的组织。
民主直选班干部更具代表性,在广雅中学,不论是“中层”班常委,还是“高层”学生会执委,都是以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每个班级选班干部,选举前后没有任何组织、教师的干预,整个选举过程,从小组酝酿提名、候选人自我介绍、全班议论,到最后投票,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即可马上得到任命,不需要再行审批之类的程序。
选学生会执委稍微复杂些,各班先推荐候选人,限额三名。同时,还要组成“组选团”,其任务是在校内介绍、宣传本班候选人,并进行拉票。预热之后,真正的大选便拉开帷幕,参与竞选的候选人要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阐述自己的理念,赢得同学们的信任。紧张的投票之后,“学生领袖”也就产生了。1953届学生扶展鹏曾当选为学生会执委,对这种民主直选深有体会,他说:“采取这样民主形式选出的‘公仆’,责任心都很强,同学们对学生会或班会的工作也是非常支持的。因为一方是愿意为同学服务,当‘仆人’的;另一方认为是我选出来的,是我所信任的,我必须支持他们的工作。”
广雅学生的自治精神确实值得大书特书,几乎所有的离校外出活动,都只由班干部带队,一路高歌,秩序井然,从不用教师操心。1956届校友冯嘉慎回忆说:“记得初中毕业,全年级到西樵山开展为期一周的旅游活动,大家步行出发,乘火车到佛山,转搭民船到达官山,登岸时已是万家灯火,队伍摸黑到云泉仙馆驻地。这期间无论食宿安排、活动项目,全赖各班班干部分工合作,组织安排,一切井然有序。”
2015年7月16日,“2015中美校长高峰论坛——美国荣誉校长中国行广州站”闭幕式在广雅中学举行,来自高一、高二年级的15名学生全程策划、组织和实施了此次活动。全权由学生一手操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活动,这在广雅中学尚属首次。好在同学们的表现都不俗,高三年级的杨凯淇和高二年级的黄梓轩是闭幕式的主持,两人标准流利的英语和幽默风趣的风格立马征服了全场,广雅学生的智慧、才华与社会担当再次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连考试,广雅中学也追求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2003年,广雅开始实行无人监考,首个试行无人监考的班级用实际行动见证自己的诺言与决心,用诚信做出了完美的答卷。一位同学在谈感想时说:“我的成绩是不理想,但这是我知识水平的真实反映,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我,让我进步。我也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否则只是自欺欺人。”2005年3月,广雅中学被广州市文明建设委员会授牌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示范点,成为全市16个被授牌的单位中唯一的一所学校。
广雅学生自治的优良传统和现行的相关制度,让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定管理模式,过自己想过的校园生活,这也就意味着民主。“教育管理民主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我们将每一个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来看待,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设计未来。民主的教育管理,要求把学生由纯粹的管理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焕发积极性和对集体的爱与责任。”叶丽琳曾说。
教育管理民主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实施民主管理,增强自我教育。广雅中学的民主,是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的。
(二)无所不能的民主
山长楼偌大的会议室里,还会举行每学期至少一次的教代会。全校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这场大会上清楚地了解到这所学校的全部家底和所有花费,譬如办公花了多少钱,宣传花了多少钱,交流学习又花了多少钱……学校重要事项的决策,也要在教代会上解决,因为每个教职工的态度都非常重要。
2014年1月13日下午,广雅中学第七届教代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山长楼东如期召开了。会议由工会主席宋曼蕾主持,校长叶丽琳致开幕词和总结发言。会议按拟定议程进行:审议通过《广东广雅中学教职工福利及慰问制度》;讨论审议《广东广雅中学社团指导老师工作细则》;讨论审议《广东广雅中学关于资助我校教师出版个人论著的暂行规定》;通报《广东广雅中学学科奥赛、科技竞赛绩效奖励条例(试行)》;通报《广东广雅中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方案》及试行有关情况;对《广东广雅中学岗位聘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通报2013年“学校行政办公经费预决算执行情况”和“工会办公经费预决算执行情况”。
尽管事项繁杂,但并未影响与会教师代表的热情。在分组审议中,各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对各议案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各组组长反馈了小组意见。叶丽琳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与会代表的主人翁精神,感谢代表们提出的促进学校发展的建议,并就代表提出的一些疑问进行了全面的解答。最后,全体代表就议题进行表决:以同意票75票,反对票1票,弃权票0票通过《广东广雅中学教职工福利及慰问制度》。叶丽琳表示,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是广雅的优良传统,也将一直延续,它可以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的建设,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使广雅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是教育系统基层民主政治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学校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林良驹曾是广雅中学的党委书记,退休前他在广雅中学待了47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广雅人,对这所学校拥有极其深厚的情感。2000年,林良驹提出了重建濂溪祠的设想,目的在于让广大广雅学子浸染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洁品质。这对于广雅中学而言,是件大事情,关系到学校每个人的利益,于是理所当然地放到了教代会上来讨论。有的人认为濂溪祠历经战火的洗礼、时局的涤**,早已无迹可寻,修复难度何其大;有的人认为修复濂溪祠是一件大工程,耗时耗力,最重要的是,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经费;更多的人则赞成了林良驹的提议,理由是复建濂溪祠,挖掘了广雅百年名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感悟到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风骨,从而能保持腰杆挺直、胸襟豁达的品格。借助教代会的民主力量,重修濂溪祠被提上了广雅日程,并于建校121周年前夕落成。2012年,林良驹又提出恢复广雅新生“入学礼”:高一新生在濂溪祠经过叩门、正衣、佩徽、拜师、击鼓等仪式,以增强弘毅任远的德性修养和立志于天下的使命感。如今,“入学礼”成为广雅中学的“成长三礼”之一。
教代会之外的日子,党支部也会让教职工为广雅的发展建言献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校人才培养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一张调查问卷上,所有的教职工都可以“脑洞大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极为有意义的谋略与智慧。而这些建议或意见极有可能会被采纳,成为现实。
2008年的4月和2010年的5月,广雅中学郑重其事地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我为广雅建言献策”活动,全体师生就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校园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提出积极的见解,学校及时整改,以推动学校发展。目前,为学校建言献策的工作已经常规化,所有师生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距离山长楼不远的无邪堂,是广雅中学的“政治中心”,领导们的办公场所正是在此,这栋三层楼的建筑承载了一个领导团队的运作模式。校长负责制下的叶丽琳是整个领导团队的核心,全方位管理学校的大小事务。副校长吴新华、龙国华发挥各自所长,分管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刚刚上任的党委书记何冠南则负责党委全面工作,起着监督保证的作用。
每周一上午,广雅中学都会召开领导班子例会,就近期学校的大小事务达成一致。若是存在分歧,则采用投票的形式,少数服从多数,基本做到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使领导有权威,有力量。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广雅中学的管理机制,追求民主与集中之和谐,从而实现领导团队的和谐。
2015年的夏天,广雅中学的琼华楼进行了一次新的装修工作,每一次巡视工作的时候,各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到场,大到工程的装修方案、工程的进度,小到饮水机的摆放位置、窗帘的颜色等,都要得到相关负责人的确认。若是意见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则需通过投票解决。
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是领导班子成员沟通思想,消除矛盾,增强团结,提高素质,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党内矛盾的最好方式,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和加强党性锻炼的有效途径。2013年11月12日,原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华同旭参加了广雅中学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互相批评环节,广雅中学班子成员之间敞开心扉、不回避、不掩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于揭短亮丑。由此强化了党内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和警示作用,从而实现“勤政、廉政、善政、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