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广东广雅中学宣传片 > 二蕴藏典雅文化的殿堂(第2页)

二蕴藏典雅文化的殿堂(第2页)

如果说莲是广雅的代言人,那么,榕树就是广雅的守护神。广雅书院定址之后,张之洞从外地移植了23棵榕树回来,榕树的根深叶茂寓意广雅书院根基深厚、欣欣向荣。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百多年多过去了,这些两百多岁高龄的榕树依然生机勃勃,守护着广雅,一路走来,风雨无阻。任何时期的广雅学子对这些大榕树都是记忆深刻的,他们在大榕树下玩捉迷藏,他们在大榕树底下读书,他们在大榕树脚下聚会……

1988届学生廖东红回忆起母校来,印象最深刻最有感情的要数广雅的榕树了。“记得在准备高考的那一年夏天,我每天早上5:30就起床,5:45就准时来到教学楼前靠近池塘边上的大榕树脚下早读,主要背诵历史和政治。由于夏天的白天长,一大早太阳就出来了,坐在榕树脚下,精神特别旺盛,也特别集中,45分钟的早读效果非常好。那一年,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如今,廖东红每次校庆回母校,总喜欢和教师、同学们聚在榕树脚下,彼此问候,彼此交流,回忆当初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气氛热烈,充满欢声笑语。

广雅校园内的大榕树注定成为一个传奇,引起不少人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一个叫詹相持的导演与珠江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一部表现十年动乱给人们带来心灵隔阂的电影《扬帆》,其中有一场篝火晚会的戏,就选中了广雅中学教学楼前那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榕树做场景,由此为电影增色不少。

除了莲、榕,竹亦是广雅中学的一道独特风景。濂溪祠门前、莲韬亭旁都有一丛珍稀的青丝金竹,校园内到处修竹婆娑,翠竹摇曳。1988年,林良驹代表广雅中学专程赴北京拜访老校长梁漱溟,一进门,梁漱溟就问:“广雅是否还保留着56种竹子?”可见,竹之于广雅的重要意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也说:“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千百年来,竹子素雅、挺拔、刚强、洒脱的特性备受世人赞誉,它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四君子”之一。广雅中学目前有竹二十余个品种,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在继续。

作为广东省中学圈中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雅中学的人文资源弥足珍贵,内涵丰富,它们给予学生温润的熏陶,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广雅中学也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把广雅校园的风物,变成师生内心的感悟,让师生的儒雅品格与广博才华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激**。

2003年,广雅中学的校园内出现了一条长百米有余的文化长廊,自北门沿东边古墙连至未雨楼旁,白玉浮雕上镌刻着广雅的百年荣光,内蕴丰富,生动传神。“其上溯清末南皮张公创始书院,下逮晚近和谐优质教育思想之传承发扬。”观一廊而察中国近现代之风云变幻,览数壁而知广雅百年历史之沧桑变迁,蕴藏广雅文化气韵的文化长廊目的在于勉励现在以及未来的学子,从而使广雅永傲时代洪流之尖端。

2015年,新学期开始,广雅中学的文化长廊升级为“书法长廊”。100块传统木刻牌匾,上面展现的是智永禅师的《真草千字文》,廊内还增添了20张水写书法石桌,学生用毛笔蘸水在暗黑色的石桌上挥毫,水迹一干,桌子又恢复原样。而且,学校广场也将增设这样的书法石桌,方便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书法社的学生们练习,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二)吟赏楼宇有情韵

张之洞当年精心设计的书院格局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广雅书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坐落在由南朝北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边分别是两广学子自习和生活的居舍东斋和西斋。中轴线共五进:一进大门,门前甬道两旁有一片绿荫如盖的榕树林;二进山长楼,是山长办公的地方;三进礼堂;四进无邪堂,中间是院长专用讲堂,东西两边是两广学子听课的分校堂;五进冠冕楼,高两层,巍峨壮丽,是清代书院中藏书最多的藏书馆。后座的东端有清佳堂,是教师的宿舍;其西南方向处为濂溪祠。西端有岭学祠,为“礼宋儒诸贤之所”;其南为莲韬馆,为山长居所及接见诸生员之地。莲塘亦在中轴线两侧,位于冠冕楼南侧,呈对称分布;东斋和西斋共有斋舍200间,每十间为一斋,东西二省各十斋,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二十字编号,每字一斋。书院四周筑有高围墙,外面有护校河环绕全院,划艇可由水路通往珠江。

当年广雅书院简图

打开广雅书院的平面图,恰如一张脸谱:护城河及围墙的围合宛如人的脸型;冠冕楼南面横贯广雅东西的莲塘,其位置和造型,像极了人的双眼,神采奕奕;中轴线上的山长楼、礼堂、无邪堂、冠冕楼,恰如人的口鼻、额头所在的位置;东西斋则处于脸颊的位置。这种整体设计、布局规划独具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字脸型”的男性通常被认为具有忠义、耿直、坚毅、刚强、果敢的性格。

广雅中学现有的规划保留了中轴线布局的原貌,由南至北依次是校门、琼华楼、山长楼、含英楼、无邪堂和冠冕楼,但多数建筑已不复存在。除山长楼、冠冕楼保留至今外,其余建筑均为新筑:校门在2008年120周年校庆时重新修建,琼华楼是教师办公区及高一课室,含英楼为广东省最大的中学图书馆,无邪堂是学校的行政楼。中轴线的右侧是巍峨的教学实验综合楼——昭明楼,其外观传统,内部现代;再往右是设备先进的学生宿舍大楼——兰玉楼,其窗外风景宜人。前端有学校饭堂——未雨楼;后端的濂溪祠也得以重建保留,其东北方向还设置了一大片生物园,这也是广雅中学的后花园。左侧的主体是体育区,包括体育馆、体育场、篮球场、网球场、单杠区、游泳池等。左侧后端有艺术楼——清佳堂,为新疆内高班学生专设的新疆楼等。广雅中学的新建筑在设计上均与学校原有建筑风格相协调,所以整个校园散发出来的气息既古老又青春。

如果要深入了解广雅的楼宇,感受广雅的情韵,还是要近距离地触摸那些红墙绿脊,吟诵那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楹联。由正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雅中学的仿古式大门。在这128年的时间里,广雅的大门改头换面了4次,最古老的大门从建立伊始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极大极高也极残旧,颜色极灰暗,而门口处书院专用的石鼓由麻石打造,颜色灰白,因而分外醒目。到了1954年夏天,学校大兴土木,一座近乎苏式的新校门取代了之前最传统的校门,这种外来文化也给广雅留下一段美好的印象。只是很快,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的高速发展又重新给广雅的校门下了定义,花园式铁栅栏校门是小康时代的产物。如今的校门让广雅中学既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广东广雅中学”六个大字悬挂正中央,两边竖着一对楹联:“强教以兴人退谦以明礼;善世而不伐刚上而尚贤”。这对广雅中学进行了最好的浓缩。

最为广雅人所津津乐道的楼宇还要属山长楼和冠冕楼。古老的山长楼门口悬挂着广东巡抚吴大瀓为广雅书院的题词:“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过则相规,善则相劝;当秀才,即以天下自任,处为名士,出为名臣。”他鼓励广雅学子要做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精英。有错要改,勉励行善,把拯救天下苍生当作自己的责任,退可为名士,进可做贤臣。冠冕楼则是广雅中学的第一高楼,在广东省图书馆成立之前,它是全广东藏书最多的地方。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濬宣专门为广雅书局题词:“地接南园,看苍翠成林,疑身到六桥三竺;天开东壁,聚丹黄满架,此中有百宋千元。”他用天上管理图书的东壁星来比喻冠冕楼,它有“六桥三竺”一样清幽秀美的环境,也像“百宋千元”一样藏书珍贵丰富。

还有一处楼宇也必须提及,那就是无邪堂。无邪堂,即经正无邪堂,原来是讲经答问的地方,朱一新的《无邪堂答问》就在此写成。其庭前右侧架上一条曲轴悬挂着一个大钟,轴端系以绳,绳一拉动,钟转身就响了。这个大钟自存在之日起,就指挥着广雅所有师生的作息和一切行动。“一二·九”运动的时候,钟声一响起,大家就紧急集合,与宪警辩论。如今的无邪堂虽然更改了其功能,但心思无邪的意思从未改变。张之洞亲自为无邪堂题词:“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希望书院的学子即使荣华富贵也不改变自己的真诚本性,即使低微贫困也不能动摇自己的正直品行。希望学子们把通晓经典,学习古代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把挽救时势,实行大道作为贤达的标准。

张之洞在楹联这一中国古老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也堪称一代翘楚。就广雅建筑的精美,环境的清幽,张之洞曾这样描述:“文如大历十才子,园似将军第五桥。”“大历十才子”指唐代宗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第五桥”指唐代一贺姓将军在长安(今西安)修建的别墅,其中有“第五桥”,后人以将军桥形容风景之幽美。张之洞借景励人,祝愿学子们皆能成为“才子”。

在广雅中学新建的建筑中,昭明楼最具代表性。“昭明”一词出自《诗经·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有光明之意,指光明的前程。教学综合楼命名“昭明”,一则表达广雅对学子的祝福,祝福学子前程远大,终生享有美好的名誉;二则希望学子能建立与日月齐光的功业。在昭明楼的门口,悬挂的是张之洞当年的题词:“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人才,互相师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会汉儒经学宋儒理学宗旨,同造圣贤。”上联的意思是指广雅书院人才荟萃,广雅学子皆为两广俊逸,勉励学子们要尊重所学所闻,知行合一,恭行不已,互相学习借鉴。下联的意思是期望广雅学子们用文章典籍使自己博学多才,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打破门户宗派的局限,融会贯通知识学问,把自己造就成知识广博、品行雅正的贤士。

2008年,90岁高龄的老校友、我国著名的兽医专家冯其辉回到母校参加120周年校庆活动,面对着崭新的校园,他指着昭明楼说:“教学楼全部翻新,我们都认不出来了。”冯其辉是广雅1938届学生,后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当年他生活学习的“东斋”,中间是食堂,两旁是课室,楼上是宿舍。

还有琼华楼、含英楼、兰玉楼、未雨楼等,这些楼名都出自经典文献,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琼华”见于东方朔《海内十洲记·昆仑》中“碧玉之堂,琼华之室”,有光华的美石之意;耶律楚材《和北京张天佐见寄》中“琼华赠我将何报,聊寄江南古样弦”,比喻美好的诗文。琼华楼语义丰富:一指楼为“碧玉之堂,琼华之室”;二指把学问比做“琼华”,学生在其中“咀噍芝英兮叽琼华”;三喻美好的诗文,希望广雅的学生都能做出琼华文章。再例如,“含英”出自汉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意思是开花,可以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学子在这里开花;其二,读书须得含英咀华;其三,此中藏有美好的东西。

传统与现代达到高度统一的校园,是凝固的艺术,是无声的课堂。驻足清佳堂,“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闲坐湖心亭,“招邀数君子,沉醉万荷花”;漫步昭明楼,“听诸生夏诵春弦,声出户外如金石;到此地吟风弄月,花落水面皆文章”。校园环境的和谐,使今日的广雅,成为典雅的学府,成为文化的殿堂,真正成为广纳英才、雅集贤士的地方。

广雅中学的楼宇是需要吟赏的,通过心与心的感应,才能感悟广雅的文化精髓,真正体会广雅的过去与现在。

[1]翰林侍读学士:皇帝近身的典教文字类秘书。

[2]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